中醫方劑

白背小報春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Bái Bèi Xiǎo Bào Chūn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白背小報春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 hypoleuca Hand.-Mazz.[P.forbesii Franch.subsp.hypoleuca(Hand.-Mazz.)W.W.Smith et Forr.]

採收和儲藏:4月採收全草,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草本。

全株無毛。 根莖短, 具多數粗根, 頂端生出葉叢或有時發出短莖。 葉柄具狹翅, 長1.5-6cm, 通常稍長於葉片;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 長15-45mm, 寬10-25mm, 先端圓形, 基部圓截形或微呈心形, 邊緣波狀淺裂, 裂片闊圓齒狀, 下麵被白粉, 中肋稍寬, 側脈5-6對。 花葶1-2枚自葉叢中抽出, 高10-25cm;傘形花序1-3輪, 每輪4-10花;苞片披針形, 初被白粉, 至果期近於無粉;花梗纖細, 長8-24mm, 多少被小腺體;花萼闊鐘狀, 長3.5-4.5mm, 果時稍增大, 兩面被白粉而外面較密, 分裂達中部。 裂片三角形;花冠粉紅色, 冠筒長4-6mm, 喉部無環狀附屬物, 冠簷直徑8-15mm, 裂片闊倒卵形, 先端具深凹缺;長花柱花: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2mm, 花柱長約3mm, 幾不高出花萼;短花柱花:雄蕊著生處略高於冠筒中部、花柱長約1mm。 花期4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90m的湖邊濕地和蘆葦叢下。

資源分佈:產于昆明、大理等地, 為雲南特有種。

【性味】辛;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主肺熱咳嗽;口舌糜爛;咽喉紅腫;目赤腫痛;小便淋瀝澀痛;跌打瘀腫;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或浸酒。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