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消費者應對明膠膠囊帶有質疑 植物原料或可取締明膠

近來, 有關藥用膠囊的話題不斷升溫, 許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紛紛表示受到了驚嚇:膠囊藥這種最普遍不過的貼身用品, 如今竟然也爆出如此大的危害, 生活之不易, 且行且珍惜。 在明膠膠囊的危害性曝光後, 甚至還有人在家裡做起了實驗:分別在兩個裝滿溫水的杯子裡投入空明膠膠囊和澱粉空囊, 置放5分鐘後, 投入明膠膠囊的杯子開始散發出刺鼻的腐臭, 顏色渾濁;而投入澱粉空囊的杯子無任何異味, 顏色較為清澈。

為驗證實驗真實性, 筆者同樣在家裡做了該實驗, 不得不說, 明膠膠囊在水裡溶解後散發的腐臭令人作嘔。

那麼明膠膠囊分解時產生的惡臭源何而來, 會不會對腸胃甚至機體造成傷害?

先從原料分析:明膠由動物皮膚和骨骼製成。 經過近些年不斷爆出的“毒膠囊”事件, 眾所周知製成明膠的皮骨原料多為廢料。 何為廢料?一方面指正常動物身上經過選用後遺棄的皮骨邊角料, 一方面指病死動物的皮骨。 由於明膠生產工藝簡單, 任何皮骨都可輕易製成成品, 所以大多製藥公司並不會選用成本較高的合格原料, 這時, 原本應該銷毀處理的廢料就成了明膠膠囊最大的原料來源。 根據專業資料顯示:皮骨攜帶的動物疾病或許難以完全消除。

再從生產流程來分析:為了消除攜帶病菌, 通常要對皮骨進行消毒。

而消毒的過程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煉獄之旅, 皮骨在進入藥廠到成為明膠的整個過程都異常觸目驚心。 然而令消費者更大為吃驚的是:消毒的過程同樣是產生毒素的過程。 由於不當的消毒手段和皮革鞣制措施, 明膠膠囊會產生三價和六價鉻, 而鉻是強烈的致癌元素, 而一旦鉻的含量超標, 就成了“毒膠囊”。 所以大部分消費者並不知道的是:明膠膠囊都含有鉻, 只是鉻含量沒有超過規定標準。 而規定標準只是鑒於現有科學技術所能達到最高變准所制定的數字, 並不是說鉻含量不超標就對身體無害!

最後再說明膠的溶解性:通過溫水實驗, 我們很容易看到明膠膠囊難以降解。 針對專家所說明膠無害的言論其科學性和真實性是否應該百分之百相信,

以目前的科學技術人們只能相信。 就如同轉基因食物、含氟牙膏等一樣, 很多我們過去認同的科學事實, 往往到最後因為科技的進步而推翻。 人們常說喝藥傷胃, 而大量臨床實驗表明, 喝藥確實對腸胃和機體有傷害, 究其原因, 到底是只有藥物本身的傷害, 還是明膠也會帶來傷害我們不得而知, 但消費者應當對明膠帶有質疑, 畢竟膠囊的科學發展已經取得突破, 植物膠囊如澱粉空囊的量產化為消費者和製藥公司帶來了全新的選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