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血虛不等于貧血 女性切勿盲目補血

不少女性以為臉色發黃, 且時常感覺頭昏、腿軟乏力而要求醫生為其開藥補血, 以調出紅潤的臉蛋和烏黑的頭發, 但是你真的有這個需要補血嗎?血虛和貧血是兩種不同的, 如女性盲目補血反而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黃臉婆”不一定由貧血造成

其實那些來就診的所謂“黃臉婆”根本不懂什么是貧血, 而是把臉色不好、頭暈目眩、腿軟乏力、口唇蒼白等中醫理論中的“血虛”癥狀, 與西醫的“貧血”等同。 實際上這兩者不是同一概念, 西醫貧血治療與中醫治“血虛”方法也不一樣。

臉色不好可能跟自己先天形成的膚色或面部的毛細血管分布有很大的關系, 也可能和抽煙、熬夜等不良習慣有關。 而有些人經常不吃早餐, 同樣也會頭暈、目眩、腿發軟的癥狀, 不一定是貧血所致。 在沒搞清自己是否貧血之前而盲目補血, 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是否貧血可查血常規

如果懷疑自己貧血, 最好先要確診, 最有效的做法是扎手指或靜脈抽血, 檢查血常規。 貧血在西醫中指外周血所包含的紅細胞數、血紅蛋白(也叫血色素)濃度和紅細胞壓積低于正常值。 一般在平原地區, 成年男性的血紅蛋白低于120g/L, 紅細胞數低于4.5×1012/L或紅細胞壓積低于42%;成年女性的血紅蛋白濃度低于110g/L,

紅細胞數低于4.0×1012/L或紅細胞壓積低于37%, 就可診斷為貧血。 如果檢查結果顯示你相關參數低于上述指標, 就可能患有貧血。 貧血有多種類型, 除了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之外, 還有巨幼細胞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指標若出現異常的患者, 一定要進一步確診, 查明屬于何種病因的貧血才能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貧血治療不同于補血

如果憑臉色不好就判斷自己貧血, 進而尋求貧血治療, 顯然是不對的。 只有真正患有貧血的人才需要用藥治療。

此外, 中醫針對氣血不足等癥狀, 往往強調補血, 但跟西醫的貧血治療不同。 中醫的補血往往和補氣、補陰、補陽、補腎這些概念聯系在一起, 很少單純補血。 而西醫的貧血治療是個嚴謹的醫學術語, 特指針對不同性質的貧血癥所采用的病因性治療方法。

但若本身不貧血, 或者患有貧血癥又沒分清屬于哪一類型就盲目服用補血藥物,

輕的是浪費資源和金錢, 嚴重的則會耽誤病情, 甚至導致某些并發癥的發生。

有些病人過度補鐵, 導致腹痛或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 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 若亂服人參、當歸、阿膠一類的補血藥, 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 因此,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補血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