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兒茶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ér Chá

【來源】本品為豆科合歡屬植物兒茶樹Acacia catechu(L. f.) Willd.的去皮枝、幹的乾燥煎膏。 冬季採收枝、幹, 除去外皮, 砍成大塊, 加水煎煮, 濃縮, 乾燥。

【性狀】本品呈方形或不規則塊狀, 大小不一。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 光滑而稍有光澤。 質硬, 易碎, 斷面不整齊, 具光澤, 有細孔, 遇潮有黏性。 無臭, 味澀、苦, 略回甜。

【鑒別】

(1) 本品粉末棕褐色。 可見針狀結晶及黃棕色塊狀物。

(2) 取火柴杆浸于本品水浸液中, 使輕微著色, 待乾燥後, 再浸入鹽酸中立即取出,置火焰附近烘烤, 杆上即顯深紅色。

(3) 取本品粉末0.5g, 加乙醚30ml, 超聲處理10分鐘, 濾過, 濾液蒸幹, 殘渣用甲醇5ml使溶解, 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兒茶素和表兒茶素對照品, 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 作為對照品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 分別點於同一纖維素預製板上, 以正丁醇-醋酸-水(3:2:1)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 晾乾, 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炮製】除去雜質。 用時打碎。

【性味】苦、澀, 微寒。

【歸經】歸肺經。

【功能主治】收濕生肌斂瘡。 用於潰瘍不斂, 濕疹, 口瘡, 跌撲傷痛, 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1~3g, 包煎, 多入丸散服。 外用適量。

【貯藏】置乾燥處, 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