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夢中痛毆床伴 查查有無RBD

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是帕金森病和癡呆的早期表現

你或者你的床伴“爛瞓”嗎?粵語所說的“爛瞓”通常指一個人睡著後不老實, 身子在不知不覺中東倒西歪。 有的人睡覺特別不老實, 還會把自己或同榻而眠的床伴打傷。 睡眠專家提醒, 過於離譜的“爛瞓”者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是否有“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英文縮寫RBD), 因為這可能預示著帕金森病和老年癡呆。

已過花甲之年的陳先生從10多年前開始就睡不好覺, 心情越不好, 入睡越困難, 且愛做噩夢。 兩年前父親過世, 他又出現睡眠行為異常, 在睡夢中會起來打人、抓蚊帳、亂走等。

因為睡不好, 他感覺煩躁不安, 記憶力明顯下降。 近日他到醫院就診, 醫生檢查發現他患有典型的RBD, 而且性格內向, 過分壓抑, 有焦慮、抑鬱的症狀。

據悉, RBD主要發生於中老年人, 其特點是患者在快速眼動睡眠時, 伴隨生動的夢境出現各種不自主運動, 如拳打腳踢、掐人脖子等行為異常。 有的患者似乎在跟別人吵架, 還常常發生自傷(打到牆上或滾落床下)和傷人, 次日白天還會嗜睡。 資料顯示, 此類患者中有近半數病因不明, 餘者多有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歐美的研究發現, RBD是帕金森病和癡呆的早期表現。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睡眠障礙診療中心主任郭沈昌教授稱, 對RBD的患者做磁共振檢查,

往往可發現腦萎縮或者脫髓鞘等問題, 患者多伴有記憶力減退, 最終可能發展為老年性癡呆。 他建議患者做睡眠多導圖檢查。

談到RBD的治療, 郭沈昌表示, “治標”需要用調節快速眼動睡眠期的藥物減輕症狀, “治本”則需要用藥物補腦, 改變腦變性的狀況, 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教授稱, 補充褪黑素對RBD有效, 但很多號稱“調節睡眠”的含褪黑素保健品就不一定了, 因為外源性褪黑素對50歲以下人群無效, 對50歲以上者的作用尚有待研究。

少數RBD患者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專家表示應加強環境保護措施, 包括在床邊加裝護欄, 移走臥室內有潛在風險的物品等。 潘集陽建議這類患者與配偶分床睡,

減少傷人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