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單發腦梗死性癡呆的治療方法

很多人時候, 我們感覺不舒服的時候, 都不太當回事。 其實不然, 很有可能是單發腦梗死性癡呆的症狀。 要認真對待, 千萬別大意。

一、治療

治療包括治療原發性腦血管疾病和腦功能恢復兩方面。

1、治療高血壓:使血壓維持適當水準, 可阻止和延緩癡呆的發生。 有學者發現, VD伴高血壓患者, 收縮壓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認知功能, 低於此水準症狀惡化。

2、改善腦迴圈, 增加腦血流量, 提高氧利用度

(1)二氫麥角堿類:消除血管痙攣和增加血流量, 改善神經元功能, 常用雙麥角堿0.5~1mg口服, 3次/d, 以及尼麥角林(麥角溴煙酯)。

(2)鈣離子拮抗藥:增加腦血流、防止鈣超載及自由基損傷,

二氫吡啶類如尼莫地平, 治療白質疏鬆症病人伴認知障礙, 1年後病情平穩或改善, 二苯烷胺類如氟桂利嗪。

(3)煙酸:可增加腦血流量和改善記憶。

(4)中藥:選用三七總皂苷(血栓通)、葛根素(普樂林)和川芎嗪(甲基吡嗪)等, 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黏滯度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抗血小板聚集:常用阿司匹林75~150mg/d口服, 抑制血小板聚集, 穩定血小板膜, 改善腦迴圈, 防止血栓形成;噻氯匹定(抵克力得)250mg/d口服, 作用於細胞膜, 直接影響血小板黏附與聚集, 抑制血小板間凍幹人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橋形成。

4、腦代謝劑:促進腦細胞對氨基酸、磷脂及葡萄糖的利用, 增強病人的反應性和興奮性, 增強記憶力。

(1)吡咯烷酮:常用吡拉西坦(腦複康)及茴拉西坦, 可增加腦內三磷腺苷(ATP)形成和轉運, 增加葡萄糖利用和蛋白質合成, 促進大腦半球資訊傳遞。

(2)甲氯芬酯:可起中樞激素作用, 增加葡萄糖利用, 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和改善學習記憶功能。

(3)甲磺酸雙氫麥角毒堿(雙氫麥角堿):增強突觸前神經末梢釋放遞質, 刺激突觸後受體, 改善神經功能及腦細胞能量平衡。

(4)阿咪三嗪:如阿米三嗪/蘿巴新(都可喜)增加動脈血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 增加供氧、改善微循環和腦代謝。

(5)其他如腦蛋白水解物(腦活素)、胞磷膽鹼(胞二磷膽鹼)、三磷腺苷(ATP)、輔酶A等。

5、腦保護藥

(1)鈣離子拮抗藥:如尼莫地平和氟桂利嗪。

(2)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藥:如硫酸鎂和MK801。

(3)自由基清除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和銀杏葉製劑等。

6、對症治療

(1)患者有抑鬱症可用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 如氟西汀20mg, 1次/d, 選擇性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萬拉法新25mg, 2~3次/d。

(2)焦慮症可用安定5mg, 3次/d, 症狀明顯可用抗焦慮藥丁螺環酮30mg/d。

(3)失眠患者白天應處於明亮的光線下, 為恢復正常覺醒週期提供良好環境, 可用佐匹克隆等。

7、康復治療:由於血管性癡呆的智慧損害常為斑片狀或非全面性, 伴局灶性神經體征, 康復治療常可收到較好療效。 康復要有針對性, 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肌肉關節活動度訓練和言語障礙康復等。 情緒低落和自發性淡漠是加重癡呆的重要原因, 應使病人多與外界接觸, 參加一定的社交活動。 通過中西藥綜合治療、康復及護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使之部分地回歸社會。

二、預後

與腦血管病的預後密切相關, 同時癡呆的預後因病變部位、範圍不同也不一致, 但總認知功能衰退的過程, 呈不可逆的進程, 進展速度不一。

人對於自己患有這種單發腦梗死性癡呆一般都不太注意, 希望看完上面的介紹, 大家有了更深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