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怎樣培養健康心理的寶寶

一個人的一生, 除了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之外, 還要擁有健康的心態, 在這個節奏過快的社會, 健康的心理甚至比健康的身體更為重要。 如何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幫助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這是父母肩負的一項重要責任。 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長大之後面臨的問題可能也更多。 如何培養寶寶健康的心理, 爸爸媽媽首先做到這四點吧。

1.不過分關心孩子

心理健康其實是很廣泛的指向, 驕傲、自大、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膽小、心胸狹窄等等, 這些都屬於心理問題。 生活中, 父母過於溺愛孩子, 關心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一切以自為我中心的不良觀念。 當孩子走出家庭這個小環境, 融入到外界的大環境之中, 突然發現大家並不再以他為中心時, 孩子就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 從而導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出現心理問題。

2.不刻意“賄賂”孩子

很多父母因為自己的原因,

不得不向孩子行些小賄賂。 比如父母工作很忙, 需要孩子每天幫忙到樓下取報紙, 這原本是孩子可能幫助父母做的事, 但父母卻認為這是孩子在代替自己做事, 於是每次孩子取報紙回來就向孩子行點小“賄賂”, 時間一長, 孩子就形成這樣子的心理, 父母有求于我時, 我可以向他們提出條件, 再衍生下去, 當他人有求於我的時候, 我就向他人索求財物或是我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這樣子的不健康心理, 對孩子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可沒好處。

3.不過於苛求孩子



孩子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他們應該是快樂的, 而不是在父母的過分苛求之下失去童真和童趣。 有些家長總是以“為了你將來好”為藉口, 過於苛求孩子, 用成人的目光去要求孩子。 孩子每天從早到晚都沒有休息, 上完學校的課程, 回到家裡還要補習各種特長課程或是外語課程, 讓年幼的孩子不堪重負的同時心生厭惡, 甚至心理健康都出現問題。 曾孩子不堪重負, 心理崩潰, 離家出走或選擇極端的新聞報導層出不窮,

爸爸媽媽們有必要引以為戒。

4.不當眾批評孩子


即便孩子真的做錯了, 父母也可以蹲下身, 輕聲告訴孩子錯在哪兒?要怎樣改正。 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果孩子犯一點小錯, 父母就對著孩子大喊大叫, 或是不給孩子任何面子,

當著他們的面批評孩子, 可想而知, 孩子的自尊心將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 這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多大的悲觀和不安, 孩子可能會因此心生對父母的怨恨, 心理健康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