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額顳癡呆的癥狀

額顳癡呆在中老年中是很常見的疾病, 患者在語言行為, 人格上都有很大的改變, 在60歲的時候是最高的發病階段, 而且是在女性中很常見的, 出現了這一疾病對患者和家人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一定要能夠及時的去治療, 避免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危害, 大家應該去了解額顳癡呆的癥狀。

額顳癡呆是在老年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了, 這樣的疾病雖然老年患者不會感到什么, 但是對家人的影響卻是很大的, 大家應該及時的去了解額顳癡呆的癥狀, 盡早的去治療, 康復的幾率也會增大。

臨床表現

隱匿起病, 緩慢進展。 早期出現人格和情感改變, 如易激惹、暴怒、固執、淡漠和抑郁等;逐漸出現行為異常, 如舉止不當、對事物漠然和沖動行為等, 可出現Kluver-Bucy綜合征, 表現遲鈍、淡漠、視認和思維快速變換, 口部過度活動、貪食、肥胖, 把任何東西都放入口中試探, 伴健忘、失語等。

不能思考, 言語少, 詞匯貧乏, 刻板和模仿語言以至緘默, 軀體異常感和片斷妄想等。

在病程早期可見吸吮反射、強握反射, 晚期出現肌陣攣、錐體束征及帕金森綜合征。

診斷

目前額顳葉癡呆和Pick病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 以下標準可作參考:

1.中老年人(通常50~60歲)早期緩慢出現人格改變、情感變化和舉止不當, 逐漸出現行為異常, 如Klüver-Bucy綜合征。

2.言語障礙, 早期出現如言語減少、詞匯貧乏、刻板語言和模仿語言, 隨后出現明顯失語癥, 早期計算力保存, 記憶力障礙較輕, 視空間定向力相對保留。

3.晚期出現智能衰退、遺忘、尿便失禁和緘默癥等。

4.CT和MRI顯示額和(或)顳葉不對稱性萎縮。

5.病理檢查發現Pick小體和Pick細胞。

具備1~4項, 排除其他癡呆疾病,

臨床可診斷為額顳葉癡呆, 如有家族史遺傳學檢查發現Tau蛋白基因突變可確診;具備1~5項可確診為Pick病。 無Pick小體和Pick細胞是額顳葉癡呆與Pick病的主要病理鑒別點。

了解額顳癡呆的癥狀也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到了中老年階段大家都要能夠及時的去預防一些常見的疾病, 特別是老年人是很容易出現癡呆的, 如果發現了有癡呆的預兆就要能夠及時的去治療, 避免嚴重的癡呆對患者以及整個家庭造成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