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治療方法

可能有一些朋友會聽說過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這樣的症狀, 不過真正瞭解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人肯定是不多的吧, 畢竟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斌不是一種我們常見的症狀, 我們周邊也很少有人會患上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這樣的症狀, 不過由於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危害性很大, 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多瞭解一些關於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資訊。

宣教和改善生活方式

血管迷走性暈厥常由某些因素觸發, 有些可能只在特定情況下發作。 因此, 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宣教工作, 儘量避免這些觸發因素, 儘量停用可以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 一旦發生暈厥前驅症狀時, 患者要立刻平躺, 既可避免外傷也能防止暈厥的發生。 有研究報導:反復出現血管迷走性暈厥的患者, 在前驅症狀時, 進行手臂和腿部的屈伸運動, 有助於防止暈厥發生,

這可能與骨骼肌泵作用增加靜脈血液回流有關。 增加液體和鈉鹽的攝入, 也可能有助於預防暈厥發生。 Younoszai和El-Sayed等研究發現, 血管迷走性暈厥患者每天至少攝入2L液體和120mmol的鈉(約7g鹽)可以升高血壓, 增加血容量, 減少暈厥發生的頻率。 也有部分臨床醫生, 建議站立訓練, 類似於“脫敏”療法。 讓患者每天靠牆站立10~30min, 逐漸適應這種體位元性容量變化的影響。 但這種治療方法還存在很大爭議, 而且長期依從性較差。

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用於治療血管迷走性暈厥已經有很多年, 可能機制是:降低左室機械感受器的敏感性;阻滯腎上腺素的作用(暈厥前機體出現特徵性的血漿兒茶酚胺水準提高, 兒茶酚胺釋放可以矛盾性增加對心動過緩和低血壓的敏感性,

啟動心臟機械感受器)。 雖然β受體阻滯劑在非對照研究中認為是有效的, 但在對照研究中, 與安慰劑比沒有明顯差異。 β受體阻滯劑可能對年齡大於42歲的一小部分病人有效。

氟氫可的松

氟氫可的松是人工合成的鹽皮質激素, 可以促使水鈉儲留, 增加有效迴圈血容量, 增加外用血管a受體的敏感性。 在非對照研究中, 氟氫可的松對減少血管迷走性暈厥的發生是有效的。 一項隨機的對照研究證實, 氟氫可的松與阿替洛爾治療血管迷走性暈厥的療效相似。

血管收縮藥

在美國, 血管收縮藥被允許用於治療體位性低血壓, 也能用於治療反復的血管迷走性暈厥。 甲氧胺福林是a1受體激動劑,

能收縮血管。 Ward等隨機雙盲的交叉試驗發現, 接受甲氧胺福林(5mg/d, 分3次服)治療的患者, 與安慰劑組比, 暈劂發作頻率減少, 生活品質提高。

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

因為5-羥色胺能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的活性, 因此, 選擇性5-羥色胺重吸收抑制劑可能會減少暈厥的反復發作。 Di Girolamo的隨機對照研究認為帕羅西汀是有效的。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

在直立傾斜試驗中觀察到, 大約有1/3的病人在暈厥時有竇性心動過緩或停搏, 因此, 對於其他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防止暈厥發生。 應用頻率應答性雙腔起搏器比較理想, 但由於目前缺乏臨床隨機試驗和充分的證據證實, 而且植入起搏器有感染、出血、靜脈血栓形成、心包填塞等併發症,

因此起搏器不作為首選治療。 但是有以下這些情況的患者可以考慮安裝:沒有或者很少有前驅症狀;其他治療無效;暈厥時有明顯的竇性心動過緩或停搏。 對於這些患者, 心臟起搏器可能延長從前驅症狀到意識喪失之間的時間, 從而讓患者能採取措施(例如:平躺)來防止暈厥發生。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介紹了一種比較少見的症狀, 那就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了, 我們知道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危害性比較大, 所以我們有必要重視這種症狀, 上文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