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傷口的方法和步驟
包扎傷口是在受傷以后比較關鍵的一個步驟, 如果是沒有包扎好自己的傷口就會使得患處出現細菌感染, 這樣就會讓傷口發炎, 另外必須要在傷口清洗過后才可以去包扎傷口, 從而才可以避免患處有其他的灰塵和一些阻礙傷口恢復的物質, 所以說清創對于傷口的治療來說變得至關重要。
清潔傷口前, 先讓患者適當位置, 以便救護人操作。
如周圍皮膚太臟并雜有泥土等, 應先用清水洗凈, 然后再用75%酒精或0.l%新潔而滅溶液(一種常用消毒液)消毒傷面周出的皮膚。 消毒傷面周圍的皮膚要由內往外, 即由傷口邊緣開始, 逐漸向周圍擴大消毒區, 這樣越靠近傷口處越清潔。 如用碘酒消毒傷口周圍皮膚, 必須再用酒精擦去, 這種“脫碘”方法, 是為了避免碘酒灼傷皮膚。 應注意, 這些消毒劑刺激性較強, 不可直接涂抹在傷口上。
傷口要用棉球蘸生理鹽水輕輕擦洗。
在清潔、消毒傷口時, 如有大而易取的異物, 可酌情取出;深而小又不易取出的異物切勿勉強取出, 以免把細菌帶入傷口或增加出血。 如果有刺入體腔或血管附近的異物, 切不可輕率地撥出, 以免損傷血管或內臟, 引起危險, 現場不必處理。
傷口清潔后, 可根據情況做不同處理。 如系粘膜處小的傷口, 可涂上紅汞或紫藥水, 也可撒上消炎粉, 但是大面積創面不要涂撒上述藥物。
如遇到一些特殊嚴重的傷口, 如內臟脫出時, 不應送回, 以免引起嚴重的感染或發生其他意外。 原則上可用消毒的大紗布或干凈的布類包好, 然后將用酒精徐擦或煮沸消毒后的碗或小盆扣在上面,
怎樣包扎傷口
傷口經過清潔處理后, 要做好包扎。 包扎具有保護傷口、壓迫止血、減少感染、減輕疼痛、固定敷料和夾板等目的。 包扎時, 要做到快、準、輕、牢。 快, 即動作敏捷迅速;即部位準確、嚴密;輕, 即動作輕柔, 不要碰撞傷口;牢,
包扎傷口, 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方法, 下面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包扎材料和包扎方法。
包扎材料最常用的是卷軸繃帶和三角巾, 家庭中也可以用相應材料代替。 卷軸繃帶即用紗布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