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豬苓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 Fries的乾燥菌核。 春、秋二季採挖, 除去泥沙, 乾燥。

性狀:本品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 有的有分枝, 長5-25cm,直徑2-6cm。 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 皺縮或有瘤狀突起。 體輕, 質硬, 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 略呈顆粒狀。 氣微, 味淡。

鑒別:(1)本品切面:全體由菌絲緊密交織而成。 外層厚27-54μm, 菌絲棕色, 不易分離;內部菌絲無色, 彎曲, 直徑2-10μm, 有的可見橫隔, 有分枝或呈結節狀膨大。 菌絲間有眾多草酸鈣方晶, 大多呈正方八面體形、規則的雙錐八面體形或不規則多面體, 直徑3-60μm, 長至68μm, 有時數個結晶集合。

(2)取本品粉末1g,

加稀鹽酸10ml, 置水浴上煮沸15分鐘, 攪拌, 呈黏膠狀。 另取本品粉末少量, 加氫氧化鈉溶液(1→5)適量, 攪拌, 呈懸浮狀。

檢查:總灰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 K)。

炮製:除去雜質, 浸泡, 洗淨, 潤透, 切厚片, 乾燥。

性味與歸經:甘、淡, 平。 歸腎、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 用於小便不利, 水腫, 泄瀉, 淋濁, 帶下。

用法與用量:6-12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