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哪些中藥驗方可治療黃疸呢?

西醫學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損傷、肝硬化、膽石症、膽囊炎、先天性膽紅質代謝功能缺陷、溶血性黃疸、鉤端螺旋體病等, 具有黃疸體征者, 可按本篇辯證論治。

中醫講肝膽濕熱黃疸常用治療方法是什麼?專家指出:肝膽濕熱黃疸是因時氣疫毒、濕熱、寒濕等外邪侵襲, 或飲食失節, 嗜酒無度, 誤食毒物, 或勞倦內傷, 以致疫毒滯留, 寒濕阻遏, 濕交蒸, 氣滯血瘀及肝脾胃功能失調, 膽失疏泄而膽汁泛溢, 出現以面、目、身膚發黃, 小便黃赤為主要特徵的症證。 中醫辨證分型常用治療方如下:

①熱重於濕者, 選用龍膽瀉肝湯合五味消毒飲化載。

藥用龍膽草、黃芩、梔子、茵陳、車前子、生大黃、赤芍藥、生地黃、金銀花、野菊花、北柴胡、生甘草。

本方以龍膽草大苦大寒之品為君藥, 大瀉肝膽實火;以黃芩、山梔、茵陳清利三焦濕熱為臣;佐以大黃、車前子引邪熱下行, 金銀花、野菊花增強清熱解毒之功。 柴胡、生地、赤芍疏肝養血可涼血清瘀熱;甘草緩和中氣、調和諸藥, 防苦寒之性傷胃耗氣, 為使藥。 諸藥合用, 共奏清瀉肝膽實火、濕熱之功。 利膽退黃之餘, 又可防血熱妄行及陰血耗傷。

②濕重於熱者, 可用甘露消毒丹化裁。 藥用藿香葉、白豆蔻、清半夏、石菖蒲、生薏苡仁、茵陳、木通、黃芩、連翹、赤芍藥、郁金。

本方以石菖蒲、藿香、白豆蔻、薏苡仁、半夏芳香化濁, 開洩氣機,

燥濕暢中, 健脾利濕, 同時配合茵陳、黃芩、連翹、木通清熱利濕退黃。 清理上中下三焦濕熱同時可清熱解毒, 赤芍、郁金或營開鬱。 利膽退黃、方中芳香化濁、清熱利濕解毒之品相配伍中, 均佐以輕清宣透之品、宣上、暢中、導下以治中、濁化濕利, 熱清毒解。 本方為治濕熱交阻, 彌漫三焦, 氣機不利, 清濁混淆, 且濕熱並重或濕重於熱證之良方。

專家講肝膽濕熱黃疸加減治療

黃疸較重者, 加虎杖、秦艽、金錢草;熱重於濕見高熱煩躁者, 加生石膏、知母、蘆根、青蒿等;濕重於熱見脘痞納呆者, 加厚樸、蒼術、砂仁;濕重嘔逆者, 加草豆蔻、佩蘭;若為痰濕蒙蔽心包;症見神識昏蒙, 時或譫語, 苔膩滑者, 宜改用菖蒲郁金湯加赤芍、茵陳、蘇合香丸;若熱入心包見狂燥不安,

神識昏糊者, 可加安宮牛黃丸、至寶丹;有出血傾向者, 重用生地黃, 並加生茜草、紫草、生槐花等。

專家提醒:肝膽濕熱之熱重於濕者, 極易導致瘀熱互結, 腑氣不通而耗傷陰液, 治療應在清熱通腑、活血化瘀的同時, 重視護陰, 重用生地, 並加入玄參、麥門冬養陰之品;濕重於熱者, 濕遏陽氣易致濕鬱而熱熾, 必用赤芍、郁金活血解鬱, 以利濕邪清除。 肝膽濕熱期以清利肝膽為主, 濕熱基本清除則以健脾和胃佐以清疏為法, 恢復期養肝健脾和胃為主, 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