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棉子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綱目》

【拼音名】Mián Zǐ Yóu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種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化學成份】種子油中含亞油酸(41~45%)、棕櫚酸(20~25%)、油酸(30~35%)、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和植物甾醇, 粗制油中含有有毒的棉酚。

【藥理作用】棉子油喂飼小雞, 增加血脂質水準之程度較其他植物油(如玉米油、葵花油等)為高;可能系其中含環丙烯型脂肪酸, 此種脂肪酸能增加小雞的血清膽甾醇水準、主動脈的粥樣硬化, 並促進膽汁的排出, 而肝中膽甾醇含量反較低, 故可能是促進膽甾醇自肝中移至血液及膽汁中。 棉子油對小鼠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也高於玉米油。

棉子油給大鼠灌胃(等量分4天連服)半數致死量為255±22毫升/公斤, 最大耐受量為203毫升/公斤。 死後解剖有全身性的毛細血管靜脈鬱血、紅細胞崩解、毛細血管出血、失水、內臟失重、胃部的大細胞浸潤性潰瘍、腎小管及骨胳肌的變性。 在慢性毒性試驗中, 給犬靜脈注射棉子油的混懸劑6或9克/公斤, 可使其分別死於第15及第5天, 而同等劑量的豆油則並無傷害。 其毒性參見棉花根條。

【性味】《綱目》:辛, 熱, 微毒。

【功能主治】《綱目》:治惡瘡, 疥癬(外搽)。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