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介紹

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呢?光是聽這個名字就會讓許多人覺得陌生, 星狀神經節阻滯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神經疾病, 對身體的威脅非常的大, 患者患病後會因為神經問題而導致生活的不如意, 活動範圍受到限制, 所以, 對於這種疾病我們應該想辦法來治療, 下面就來看看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介紹。

(1) 前側入路穿刺法(氣管旁接近法)

患者取仰臥肩下墊枕。 常規皮膚消毒, 術者位於左側, 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將頸總動脈和胸鎖乳突肌推向外側。 在食管旁和胸鎖乳突肌前緣胸鎖關節上方約兩橫指(環狀軟骨平面相當於第六頸椎橫突)處用7號針頭與皮膚垂直進針, 一般的患者用食指尖可觸及第七頸椎橫突, 引導進針, 約穿刺2~3釐米觸到骨質, 表明針尖已經到達第七頸椎橫突的前外側, 退針少許(0.2~0.4mm),回吸無血即可注入局麻藥物,

應注意穿刺星狀神經節時並無異感, 故不需尋找異感。

注入藥物的濃度和劑量應視治療需要而定。 一般可注入0.5~1%利多卡因或0.25~0.375%布比卡因~10ml,如欲同時阻滯頸上、頸中交感神經結和第1~4胸椎旁交感神經, 可注入1%利多卡因20毫升, 或0.5%利多卡因30毫升, 藥液沿筋膜間隙擴散, 阻滯整個頸部和上胸部交感神經。

阻滯成功的標誌為注射藥物側出現霍納氏綜合征, 表現為瞳孔縮小, 眼瞼下垂, 眼球下陷, 鼻塞, 眼結膜充血, 面微紅, 無汗, 溫暖感。

(2)高位側入穿刺法

患者仰臥, 頭轉向對側, 皮膚常規消毒。 術者位於左側穿刺點取在胸鎖乳突肌後緣與頸外靜脈交叉處, 相當於環狀軟骨或第六頸椎橫突水準處。 7號穿刺針頭與皮膚垂直進針, 使針頭觸及第六頸椎橫突,

然後將針退出少許, 針尾再向頭端呈45度傾斜, 針尖在第六頸椎橫突前側通過, 想著第七頸椎橫突的方向前進約1cm,回吸無血及腦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藥物。

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是一種非常好的處理星狀神經節阻滯的方法, 近年來隨著星狀神經節阻滯患者的大量增加, 越來越多的患者渴望用一種新的有效方法來治療星狀神經節阻滯, 而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是一種比較有效果的方法, 希望患者能夠瞭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