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愛滋病的病因及治療

一說到愛滋病, 很多人都是避而遠之的。 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可以治好的辦法, 只能緩解病情, 但是卻不能做到根治。 因此當得知自己或者周圍熟悉的人患上愛滋病的時候, 都是非常震驚的。 因為大家都不想自己得這種病, 也沒有太過深入的瞭解這種疾病。 因此當自己患上這種疾病的時候也是稀裡糊塗的。

經常看著方面報導的人應該對愛滋病有一定的認識, 但是沒有接觸過的人也許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別人傳染上愛滋病。 有些人想瞭解愛滋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上有多少, 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

目前用於抗HIV病毒的藥物有幾大類?

現在全世界用於治療AIDS的藥物很多, 而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認可的標準最為嚴格。 若以2001年美國FDA批准的藥物為准, 則共分為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和蛋白酶抑制劑兩大類,

共15種。

什麼是逆轉錄酶抑制劑?

現在已清楚, 引起愛滋病的病毒叫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而HIV是屬於RNA病毒。 該病毒進入人體免疫細胞的CD4細胞後, 在病毒逆轉錄酶的作用下把RNA轉換為DNA, 然後再進入病毒生活週期的其他階段。 所以阻斷逆轉錄酶後可以阻礙病毒的生存, 以達到治療目的, 這類藥叫逆轉錄酶抑制劑。

這一類又細分為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與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兩種。

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共有6種, 代表藥物是齊多夫定(ZDV)。 該藥1987年開始使用。 其副作用較多, 主要為骨髓抑制, 可出現巨紅細胞性貧血、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 其他不良反應有近端肌肉病變。 少數患者可出現指甲變藍、心肌病或脂肪肝。

長期應用該藥, 特別是單劑治療, 易引起耐藥。 目前用於臨床的同類藥物還有去羥肌苷(ddI)、紮西他濱(ddC)、司他夫定(D4T)和拉米夫定(3TC)、Abacavir五種。

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有奈韋拉平、Delaviridine及依非韋倫(Efavirenz)三種, 這組藥也不單獨應用, 多採用聯合治療。

什麼叫蛋白酶抑制劑?

生活在免疫細胞內的病毒要繁衍新的病毒時, 由基因編碼出許多前蛋白。 這些前蛋白必須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才能裂解為成熟蛋白, 以供組裝新病毒之用。 目前有不少藥物是抑制蛋白酶的, 這樣一些前蛋白就不能裂解為成熟蛋白, 從而使病毒的組成受阻, 這類藥被稱為蛋白酶抑制劑。

美國FDA批准了6種蛋白酶抑制劑(PI):即沙奎那韋(Saquinavier)、茚地那韋(Indinavir)、裡托那韋(Ritonavir)、奈費那韋(Nelfinavir)、Amprenavir及Lopinavir/裡托那囊合劑。

這些藥物可減少病毒量, 但單藥療效不佳, 常與核苷類或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合用。 沙奎那韋副作用較輕, 有頭痛、胃腸道症狀、粒細胞減少等。 茚地那韋的副作用為藥物沉澱造成腎結石、血清總膽紅素升高、貧血、粒細胞減少等。 其他各藥也有不少副作用, 就不一一列舉了。

上述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再日常生活中, 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注疾病的預防和傳染的途徑。 在瞭解疾病的傳播途徑之後, 大家就能做好防範措施, 避免自己患上疾病, 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防範意識, 讓更多人免於患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