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與乙肝患者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與乙肝患者一起吃飯會不會被傳染

一般來講, 乙肝主要是通過血液、母嬰和性三個途徑傳播, 日常生活接觸是不會傳染的。 許多人都認為乙肝病毒不經腸道傳播, 也就是說, 與乙肝病人或病毒攜帶者共餐是不會傳染的。

但是, 在臨床上發現, 有一部分乙肝病人感染的原因確實與就餐有關。 有的是與乙肝患者共餐後發生的, 更多的是在不衛生的飯店或馬路餐桌就餐後發生的。

研究表明, 當就餐者中有乙肝病毒攜帶者時, 採用傳統就餐方式的乙肝感染率為42%, 而分餐制的乙肝感染率為17%, 這也說明了乙肝是可能從消化道傳染的。

實際上,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是比較複雜的, 乙肝病人或病毒攜帶者的各種體液均具有傳染性, 其傳播方式是通過輸血及血製品、藥物注射和針刺等。 如果醫療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後消毒不徹底, 在做胃、腸鏡、拔牙、潔牙、介入治療、手術和麻醉插管等均可引起乙肝病毒的傳播。

乙肝病毒是如何經過消化道傳播呢?

當和乙肝病人或病毒攜帶者一起共餐的時候, 如果你的口腔被魚刺刺傷、被牙齒咬破、腸道黏膜被粗糙的食物劃傷, 或患有口腔潰瘍、牙齦出血、胃腸潰瘍等疾病, 就給了乙肝病毒可乘之機:通過破損的黏膜進入人體血液, 而導致感染。 其實, 這也是血液傳播的一種形式。

當與乙肝病人或攜帶者就餐時,

如果你能夠保證你的消化系統黏膜是完整的, 沒有破損, 一般是不會感染乙肝的。

但是, 消化道黏膜的損傷常常不容易被發現,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保證自己的消化道沒有破損, 因此通過共餐傳染疾病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那麼感染了乙肝, 中醫藥可以治療嗎?

臨床實踐證明, 中藥在治療方面還有很好的前景, 如有抑制HBsAg作用中草藥:貫眾、大青葉、板藍根、半邊蓮、虎杖、茵陳、蒲公英、土茯苓、龍葵、白英、魚腥草、青龍衣、敗醬草等;

能促進T淋巴細胞數量增加, 淋巴細胞轉化的有紅參、丹參、赤芍、生首烏、當歸、黃精、麥冬、女貞子、淫羊藿、枸杞子、巴戟、桑寄生、黃芪等;

對干擾素有誘生作用的有黃芪、紅花、當歸、柴胡、郁金、苡仁、山藥等;能活血化瘀,

增強免疫, 促進抗體產生的有丹參、當歸、桃仁、紅花、紅參、熟地、淫羊藿、生首烏、紫河車等;

能明顯降低轉氨酶的有五味子、垂盆草、茵陳、黃精、虎杖、紫草、枸杞子等。

總之, 要有中醫辨證理論為指導, 以健脾疏肝、清熱解毒, 涼血化瘀及扶正祛邪為原則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