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中醫辨證 分型治白帶異常

腎虛型 帶下白帶稀薄色淡, 腰酸肢軟, 畏寒便溏, 舌質淡白。 可選用中藥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藥、茯苓、牡蠣等組方, 遵照醫囑劑量加水煎服, 每日1劑。 對於經久不愈的腎虛型帶下者, 也可以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 每日劑量15克, 分2次服用, 具有補虛健體的輔助治療功效。

脾虛型 帶下色白、無臭味, 患者少氣乏力, 食欲減退, 大便溏薄, 下肢輕度浮腫, 舌苔白。 宜採用健脾化濕的中藥治療, 常給予含有黨參、山藥、茯苓、蒼術、車前子等藥材組方的中成藥愈帶丸, 每日服2次, 每次服用15克。
濕熱型 帶下色黃, 黏稠有臭味, 小便黃赤,

舌苔黃。 宜採用清熱化濕的中藥治療, 可給予含有黃芩、黃柏、豬苓等組方的中成藥治帶片, 每日服3次, 每次服5片。
肝火型 帶下症狀為陰部瘙癢, 灼熱刺痛, 局部紅腫, 帶下色黃、量多, 伴口乾舌燥, 舌苔黃舌紅。 宜採用清熱瀉肝之法治療, 可選用由龍膽草、柴胡、車前子、山梔等藥材組方的中成藥苦膽草片內服, 每日3次, 每次5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