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鴨腳艾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生草藥性備要》為葉細多歧;間有闊者, 雜之薑蕤, 如雞鴨腳然類植物。 搓之作香。 始載於《中國藥學大辭典》。

【拼音名】Yā Jiǎo ài

【英文名】Herb of Ghostplant Wormwood

【別名】秦州庵(艸閭)子、雞鴨腳艾、甜菜子、野勒菜、四季菜、雞甜菜、鴨腳菜、甜艾、珍珠菊、土鰍菜、劉寄奴、大力王、白花蒿、野芹菜、白花艾、白米蒿、土三七、肺癆草、紅姨媽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白苞蒿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 Ex DC.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 曬乾或鮮用。 根, 秋季採挖, 洗淨, 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理氣化濕。 主血瘀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腫大;食積腹脹;寒濕泄瀉;疝氣;陰疽腫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陸服:煎湯, 10-15g, 鮮品加倍;或搗汁飲。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汁塗;研末撒或調敷。

【附方】①治肺熱咳嗽:生雞甜菜二兩, 薄荷二錢, 水豆腐四兩, 白糖二兩。 燉服。 (《陸川本草》)②治跌打積瘀:鮮鴨腳菜半斤, 鮮水澤蘭四兩。 共搗爛, 用酒炒熱, 取汁二兩服;渣敷患處。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③治跌打黑腫:生鴨腳菜二兩, 生韭菜一兩。 共搗爛, 用酒炒熱, 敷患處。 (《廣西民間常用 草藥》)④治大小便出血:鴨腳菜、旱蓮草、狗肝菜各二兩, 車前草一兩。 搗爛, 加二流米水三兩 取汁, 沖白糖服, 每日服一次, 連服兩三日。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⑤治閉經或經前腹痛;鮮鴨腳艾一至二兩。 酒水煎,

調紅糖服。 ⑥治產後積瘀腹痛或伴有寒熱、肢節酸痛:鴨腳艾一兩。 水煎, 調紅糖服。 ⑦治白帶:鮮鴨腳艾一至二兩。 水煎服。 ⑧治陰疽腫痛:鮮 鴨腳艾二至三兩, 酒水煎服;渣搗爛外敷。 (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