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年人用藥有講究(1)

隨著社會發展、醫學進步, 人類壽命也隨之延長, 人口老齡化日益明顯。 已有統計顯示,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國內總人口的10%以上, 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

這說明我國已在步入老齡社會。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處於衰退狀態, 多數老年人同時患有多種疾病, 通常為慢性病, 需要長期治療, 用藥種類較多, 藥物不良反應也明顯增加。 因此, 保證老年人有效、安全用藥, 是值得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老年人的生理改變, 尤其是肝腎功能的減退, 導致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退,

所以其不良反應發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 因此, 老年人用藥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避免不必要的用藥 老年人應儘量少用藥物, 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藥物, 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疾病治療。 老年人因衰老產生的改變和疾病之苦, 有些可以通過飲食(低脂、少鹽、少糖、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適當體力和腦力活動)的調整, 以及不良習慣或危險因素(吸煙、酗酒、偏食、肥胖等)的糾正, 達到身體健康、減少病痛、延緩衰老的目的。 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 保持樂觀心態, 防病于未然往往勝過吃藥。

選用藥物忌品種過多 老年人因多病, 治療時用藥的品種也較多, 約1/4老年人同時服用4~6種藥,

因此藥物副作用發生率也較大, 約15%, 且發生率與用藥種數成正比。 多種慢性病綜合治療時, 用藥品種應少而精, 一般不超過5種。 儘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併發多種病症, 但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藥。 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療藥物, 待病情基本控制後, 再適當兼顧其他方面的藥物。 謹防出現服藥一大把, 樣樣病都一起治的現象。 掌握最低有效用藥劑量 老年人的用藥劑量應根據年齡、體重和體質情況而定。

由於老年人對藥物耐受力差、個體差異大、半衰期延長, 對老年人用藥劑量必須十分慎重。 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用藥劑量為成年人的3/4, 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 應當是成年人劑量的1/2或3/4作為起始劑量。 為慎重起見,

對老年人的用藥最好從小劑量開始, 如能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則可更準確地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用藥劑量。 選擇適宜的用藥時間 掌握好用藥的最佳時間可以提高藥物療效, 減少不良反應。

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 常常忘了服藥或不按時服藥, 為防止這一情況, 老年人應當在家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藥。 按醫囑服藥是提高療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 選擇簡便、有效的給藥途徑 口服給藥是一種簡便、安全的給藥方法, 應儘量採用。 急性疾患可選擇注射、舌下含服、霧化吸入等給藥途徑。 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適當選擇劑型與包裝, 從各方面注意, 便於給藥方案的落實, 必要時給予指導或監督。

選擇便於老年人服用的劑型。

有些老年人吞服片劑或膠囊有困難, 尤其是劑量較大或藥物種類較多時更難吞服, 可能時選用顆粒劑。 遵從醫囑 忌有病亂投醫 有些老人憑藉自己“久病成醫”的經驗, 不經確診就隨便用藥或加大用藥劑量, 這種做法對體質較差或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尤為危險。 有的老年人看別人用某種藥治好了某種病便效仿之, 忽視了自己的體質及病症的差異。

老年人得病, 長期、慢性是其特點之一, 因此易出現亂投醫現象。 那些未經驗證的秘方、單方, 無法科學地判定療效, 憑運氣治病, 常會延誤病情甚至釀成藥物中毒, 添病加害。 建議大家一旦身體出現不適, 儘量去醫院看醫生, 先弄清楚病情, 再對症下藥。 不要輕信廣告宣傳 忌濫用補藥 體弱的老年人可適當辨證用些補虛益氣之品,

但若為補而補, 盲目濫用, 很可能適得其反。 還有的老年人聽信廣告用藥, 今天見廣告說這種藥如何如何好, 便去藥店買來這種藥吃, 明天又聽說那種藥如何如何, 便又改用另外一種藥, 藥品種不定, 多藥雜用, 不但治不好病, 反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實習編輯:鄭燕君)

返回保健首頁 我來評兩句 網友評論: 已有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