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一個小物件”竟幫你逃離死神!日本震後避難技巧宣傳片

在自然災害面前, 人類的生命無比脆弱。 “寧可千日不震, 不可一日不防”。

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 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 但它們之中絕大多數太小或離我們太遠, 人們感覺不到。

在3·11東日本大地震發生6年後,

日本民眾集思了很多防災技巧。

在這個地震頻發的國家,

人們已經鍛煉出極強的災後應變意識……

一節電池、一件衣衫、

一片塑膠、甚至一張紙片,

如能善用, 便意味著一次重生!

點擊觀看視頻

日本震災後避難技巧宣傳片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駐外記者發回一線報導, 為你全面解讀各國的防震經驗,

防患於未然。

本文作者

生命時報駐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美國特約特派記者 孫秀萍、王新萍、孟祥麟、吳忠

日本

家家必備“救命包”

日本素以地震多而聞名, 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 僅東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約40次。 因此, 日本人的避震意識和方法在全世界也是最完善的。

在2011年3月11日的9級地震中, 被震毀的房屋極其少。 《紐約時報》稱:“日本嚴格的建築規範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

就算地震襲來, 日本也很少會出現大面積房屋倒塌的情況, 不會對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 可以照常上學上班。

日本普通的民宅採用了箱體設計——地震發生時, 房屋整體翻滾, 不至於損毀。 專業技術人員還會定期對民房進行抗震加固等級評定,

政府會酌情給予居民適當的補貼鼓勵。

日本“3·11”地震時損壞的房屋在清理時有一座樓被保存了下來, 地震時, 這座樓側面倒下, 整體沒被破壞。

高層建築普遍採用了一種地基地震隔絕的技術。 在建築的底部安裝彈性橡膠墊, 或者摩擦滑動承重座緩衝裝置來抵抗地震。

日本政府於1982年決定, 將9月1日設為全國“防災日”, 8月3日所在的周為全國“防災周”, 並先後設定了“防水月”、“危險品安全周”、“急救醫療周”以及“防災志願活動日”等, 每個月還會組織幼稚園和中小學生進行地震演習。

日本學校防災演習

家中:常備“救命包”

日本家庭通常也會準備幾個“救命包”, 裡面有多種應急用品, 包括食品、飲用水、藥品、手電筒、毛巾、口罩、繩索、口哨等。

一旦發生地震, 如被垮塌建築物壓在下面, 這些物品可以供維持生命和求救;如果需要到公園等戶外場所避難, 這些物品則夠日常生活使用並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辦公室:桌下都有應急箱

在日本各大公司, 每個員工的辦公桌下都有免費配置的“防災應急箱”。 它能滿足地震發生時倖存人員的自救需要, 最大限度延長其等待救援的時間。

“防災應急箱”包括:

加強橡膠指墊的棉線手套一副;

應急食品兩罐;

340毫升的飲用水兩罐;

經過特殊處理的蠟燭兩根和火柴一盒;

超薄保溫雨衣一件;

高強度尼龍袋一個;

手電筒和電池等。

防災應急箱

每罐應急食品包括110克壓縮餅乾、冰糖和熟花生米, 能滿足一個靜止不動的成年人4天的營養需要。

兩罐飲用水用雙層金屬罐包裝, 儘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擠壓而損壞。

有的單位應急箱備著藥品、繃帶等, 由個人或公司定期更換, 以避免過期。 學校應急箱則規定, 必須儲存夠所有學生存活一周的飲用水、食物, 3年一換。

公共場所:先看緊急逃生路線

除了在家裡, 在公共場所, 日本人的防災意識也不懈怠。 賓館裡, 隨處可見關於緊急逃生路線的說明———上面標明你所在房間的位置, 並指出地震發生時你可以利用的通道。

由於地震多發, 日本人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 那就是到餐館、商場等各種公共場所, 都會自然而然地先看緊急出口的位置, 一旦發生地震、火災等意外災害時, 逃生就容易多了。

日本防災手冊

除了所有場所的緊急出口,

日本人還儘量做到對自己所在的社區了然於心。 比如萬一發生地震, 最近的公園、廣場在哪裡, 從哪裡走可以避免人群或車輛擁擠等, 許多日本父母, 會帶著還在上幼稚園的孩子瞭解這些資訊。

美國

發現房間裡的安全隱患

在地震沒有到來的時候, 如何讓你的家變得安全?

美國紅十字會提醒, 你需要做的只是巡視你的房間, 設想地震時房中會發生什麼。 一些可能的隱患有:

1.在地震中可能會倒塌的又高又重的傢俱, 比如書架、瓷器櫃, 或是定制的組合櫃, 應當設法固定在牆壁上。

2.可能會從管道上脫離並碎裂的熱水器。

3.可能發生移動, 扯壞煤氣管道或電線的物品。

4.懸掛在高處較重的盆栽植物, 有可能脫鉤墜落。

5.掛在床上方較重的相框或鏡子, 有可能在地震中墜落。

6.櫥櫃或別的櫃子劇烈晃動時, 櫃子的插銷可能會鬆動打開。

7.放置在高處開放式儲物架上的易碎品或重物, 可能會墜落摔碎。

臺灣地震安全專家還建議, 臥室中如有大衣櫃或較高的書櫃, 最好離床遠一些, 以免在夜間發生地震, 衣櫃倒下砸到熟睡的人。

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知道各個房間的安全地點在哪裡。

最佳安全點是堅固的傢俱下面, 例如書桌或其他硬質桌子之下, 有支撐的拱廊下, 緊貼內部承重牆的地方也較安全。

應遠離窗戶、懸掛物件、鏡子、壁爐以及較高的未固定傢俱。 通過親身體驗如何在安全地點安身來鞏固這些知識, 對兒童尤其重要。

公園是緊急避難地

1871年, 美國發生了導致10萬人無家可歸的芝加哥火災。

在災後重建規劃中,美國開始考慮建設城市公園、綠地系統,以空間開闊的綠地分隔原來連成一片的市區,提高城市抗災能力。

隨後,城市公園成為了美國重要的緊急避難地,防災成為公園的重要功能之一。

同時,美國的停車場都有緊急避難標誌,一旦發生地震,人們會迅速在停車場集中,躲避餘震。

地震帶上,不建重要公共設施

若已經知道某個區域是地震活動區或地震帶,美國就會投入很大的力量,對這個區域進行即時監測,並避免建設水電站、核電廠等公共設施。

美國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20世紀70年代,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州要建核電廠。地質學家突然發現那個地方有條活動斷層,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地震。雖然發現時已經投入了幾億美金,但政府最終還是叫停了這個工程。

智利

建築能抗9級地震

智利也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災害頻發的國家之一。

2010年2月27日,智利發生8.8級強地震。但即便是震中的許多高層建築依然完好無損,這要歸功於智利的建築擁有全球最好的防震功能。

智利房屋的防震設計理念不是建造堅不可摧的建築,而是盡可能地緩衝、釋放地震能量,並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築物。

自1985年遭遇8級地震後,智利政府就要求所有建築必須按能抗9級地震的標準來設計。

按照智利法規,所有建築開建前,必須由專業機構設計。設計圖紙要送到政府公共工程部審核,通過後才能拿到政府頒發的建房許可證。建築過程中,不斷會有工程師進行檢測。

如房屋動工前,施工人員會在地基和周邊區域挖幾個坑,結構工程師和力學計算師需要來現場查看土質,決定新房地基應該挖多深。每一次澆築混凝土前,監督人員會拿走幾箱樣品,檢測其強度。

不建太高的房子,也是智利的抗震經驗。如在聖地牙哥,除了市中心有一些高層建築外,老城區和中小城市,多是一二層樓的建築。

伊朗

老師要考地震知識

按規定,伊朗全國的中小學每年都要舉行為期一兩天的應對地震的培訓活動,由學校統一安排,一般在校園或公園裡舉行。

學校的所有教職員工也要接受相關的地震知識教育,還需參加相關考試,並取得成績。

英國

研發能“自愈”的房子

近幾年,英國科學家就一直在研究抗震房屋。早在2007年,里茲大學納米製造學會就展示了一種新型納米材料。

它在受到壓力擠壓時會變成液體,流入裂縫中,並逐步變硬、形成堅固的材料。目前,這種能“自我治癒”的高科技抗震房屋,已經落戶希臘。

希臘

給未倒房子標顏色

地震後,希臘政府會立即進行房屋標識工作,尤其是公眾去得多的場所,如醫院、學校、銀行、商場等。

通常的做法是將地震後未倒的房屋分為三類,用紅、黃、綠三種顏色標明。

紅色意味著危房,不能進入;黃色意味著房屋內可短暫停留,維修後可正常使用;綠色意味著安全。

加拿大

志願者負責心理援助

在防震經驗上,依賴專業救援隊伍和志願者體系,是加拿大的一大特色。

志願者組織成立前,先要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每年接受資格評估,以確定該組織可以從事哪些範圍的志願活動。

有些經審核、被確認具有專業資質的,還能參加現場救援和醫療救護。

相對於搶救過程,災後重建、災民安置和心理恢復輔導更漫長、艱巨,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財力和耐心。

在這一領域,加拿大的志願者們擔負著主力軍的作用,各種民間志願團體,足跡遍及五大洲。

唯願地球沒有震痛

生活平安美好

本期編輯:劉雲瑽

美國發生了導致10萬人無家可歸的芝加哥火災。

在災後重建規劃中,美國開始考慮建設城市公園、綠地系統,以空間開闊的綠地分隔原來連成一片的市區,提高城市抗災能力。

隨後,城市公園成為了美國重要的緊急避難地,防災成為公園的重要功能之一。

同時,美國的停車場都有緊急避難標誌,一旦發生地震,人們會迅速在停車場集中,躲避餘震。

地震帶上,不建重要公共設施

若已經知道某個區域是地震活動區或地震帶,美國就會投入很大的力量,對這個區域進行即時監測,並避免建設水電站、核電廠等公共設施。

美國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20世紀70年代,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州要建核電廠。地質學家突然發現那個地方有條活動斷層,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地震。雖然發現時已經投入了幾億美金,但政府最終還是叫停了這個工程。

智利

建築能抗9級地震

智利也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災害頻發的國家之一。

2010年2月27日,智利發生8.8級強地震。但即便是震中的許多高層建築依然完好無損,這要歸功於智利的建築擁有全球最好的防震功能。

智利房屋的防震設計理念不是建造堅不可摧的建築,而是盡可能地緩衝、釋放地震能量,並最大限度地保全建築物。

自1985年遭遇8級地震後,智利政府就要求所有建築必須按能抗9級地震的標準來設計。

按照智利法規,所有建築開建前,必須由專業機構設計。設計圖紙要送到政府公共工程部審核,通過後才能拿到政府頒發的建房許可證。建築過程中,不斷會有工程師進行檢測。

如房屋動工前,施工人員會在地基和周邊區域挖幾個坑,結構工程師和力學計算師需要來現場查看土質,決定新房地基應該挖多深。每一次澆築混凝土前,監督人員會拿走幾箱樣品,檢測其強度。

不建太高的房子,也是智利的抗震經驗。如在聖地牙哥,除了市中心有一些高層建築外,老城區和中小城市,多是一二層樓的建築。

伊朗

老師要考地震知識

按規定,伊朗全國的中小學每年都要舉行為期一兩天的應對地震的培訓活動,由學校統一安排,一般在校園或公園裡舉行。

學校的所有教職員工也要接受相關的地震知識教育,還需參加相關考試,並取得成績。

英國

研發能“自愈”的房子

近幾年,英國科學家就一直在研究抗震房屋。早在2007年,里茲大學納米製造學會就展示了一種新型納米材料。

它在受到壓力擠壓時會變成液體,流入裂縫中,並逐步變硬、形成堅固的材料。目前,這種能“自我治癒”的高科技抗震房屋,已經落戶希臘。

希臘

給未倒房子標顏色

地震後,希臘政府會立即進行房屋標識工作,尤其是公眾去得多的場所,如醫院、學校、銀行、商場等。

通常的做法是將地震後未倒的房屋分為三類,用紅、黃、綠三種顏色標明。

紅色意味著危房,不能進入;黃色意味著房屋內可短暫停留,維修後可正常使用;綠色意味著安全。

加拿大

志願者負責心理援助

在防震經驗上,依賴專業救援隊伍和志願者體系,是加拿大的一大特色。

志願者組織成立前,先要在民政部門登記註冊,每年接受資格評估,以確定該組織可以從事哪些範圍的志願活動。

有些經審核、被確認具有專業資質的,還能參加現場救援和醫療救護。

相對於搶救過程,災後重建、災民安置和心理恢復輔導更漫長、艱巨,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財力和耐心。

在這一領域,加拿大的志願者們擔負著主力軍的作用,各種民間志願團體,足跡遍及五大洲。

唯願地球沒有震痛

生活平安美好

本期編輯:劉雲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