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山藿香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峨嵋藥植》

【拼音名】Shān Huò Xiānɡ

【英文名】Herb of Viscid Germander

【別名】血見愁、血芙蓉、野石蠶、野薄荷、仁沙草、苦藥菜、假紫蘇、皺面草、方枝苦草、肺形草、假午菜、粘毛石蠶、沖天泡、土紅蘇、皺面風、傑草、消炎草、四方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血見愁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ucrium viscidum Bl.

採收和儲藏:7-8月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性味】味辛;苦;性涼

【歸經】歸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消腫。 主咳血;吐血;衄血;肺癰;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痔瘡腫痛;漆瘡;腳癬;狂犬咬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 鮮品加倍;或搗汁;或研末, 外用:適量, 搗敷;或水煎熏洗。

【各家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涼血, 解熱毒, 去瘀生新, 理壓傷, 敷痔瘡, 治蛇咬, 消腸風下血, 煲肉食;洗白泡爛瘡, 消乳癰。 2.《廣東中藥》:散瘀, 止血, 涼血。 治肺癆吐血, 跌打損傷, 利小便。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疔瘡癤腫。 4.《福建中草藥》:活血行氣, 消腫解毒。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