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腿彎不要急,及時矯正好得快

小孩子腿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 但是父母看到孩子這樣卻是十分煩惱和擔心。 其實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腿部會有不同的彎曲, 從“O型腿”到“X型腿”,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父母不需要過分地補鈣, 只要正確看待問題, 及時矯正問題就會解決。

1、嬰兒的小腿十有八九都內彎

要區別正常與異常, 首先應瞭解小孩子下肢發展的正常過程。

出生前, 胎兒屈曲在子宮內狹窄的空間裡, 下肢尤其是小腿是相當內彎的。 所以剛出生的嬰兒十有八九其小腿都是內彎而且合併內旋的。 初為人父母者經常為此感到疑惑, 誤認為不正常, 要求治療, 這實在是不必要的。

2、學走路時“O”型腿會更明顯

當孩子開始走路時, 此種膝內彎現象更加明顯。

小孩們兩腳著地, 多半合併有內八字腳, 看起來好像球都可以從腿中間穿過去似的。 其實, 讓小孩躺下檢查時, 兩側下肢看起來還是彎曲的, 走路時“O”型腿才會特別明顯。

這個時期也是父母常帶小孩來診察的時候。

其實, 1歲半左右有內彎多屬正常生理現象。

接近2歲時膝部開始外翻

接近兩歲時, 下肢逐漸直起來, 之後, 膝部就開始往外翻, 膝部內側的骨頭顯得格外隆起, 在高瘦的小孩看來尤其明顯。

3歲時“X”型腿最嚴重

3歲時, 這種“X”形腿達到最嚴重程度, 站立時若膝部靠著, 腳就分得開開的, 合不攏來。 比較厲害的跑起來很難看, 膝部會內部相碰而絆倒自己。

這個階段, 把小孩帶來給骨科醫師看的也相當不少。 父母都擔心將來若好不了外觀不好看, 當兵也有問題, 因為連立正姿勢可能都站不好!

4-5歲以後會好轉

幸好, 這種情形在4-5歲以後都會好轉, 隨著成長而呈現如同成人略微向外彎曲的狀態。

所以說, 生理上小孩的膝部會經歷內翻、直、外翻, 略微外翻的正常過程。

3、腿比別人彎是韌帶鬆弛的錯

為什麼有些小孩腿彎得比人家厲害呢?大部分可以說是正常的差異, 就像人身高和體重,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相同的。 其次就是韌帶鬆弛。

我們知道, 剛出生不久的小孩韌帶都是很松的, 所以他們可以很輕意地把腳趾放到口中, 把拇趾屈折而觸及前臂或把手指反折而與前臂平行。 躺著時, 雙腳看來還是相當直的, 也有腳弓, 但是站著時, 膝蓋就往內或往後彎,

並呈現扁平足現象, 走起路來“O”形腿的現象就更加明顯。

3歲左右呈“X”形腿的小孩, 詳細檢查也可以發現他們韌帶比腿直的人略微鬆弛。

韌帶鬆弛的現象, 一般而言屬體質因素, 隨著成長就會改善, 到成人時大概只有4%-7%的人仍有韌帶鬆弛的現象, 我們可以由上述一些簡單的檢查看出。

而且韌帶鬆弛有一些具有遺傳性, 這一部分的人就比較不容易改善。

4、包尿布很冤不要太早學走路

有一些人把小孩子腿彎歸罪於包尿布或過早學走路, 我們認為包尿布應無關係, 過早學走路倒不是件值得鼓勵或驕傲的事。

擔心腿彎不好者, 考慮到的多半是美觀問題, 但以生物力學的觀點來說, 膝彎持續到成年確可因受力不均勻而導致膝關節炎。

一般而言, 我們並不鼓勵太早讓小孩學走路, 也不要吃得太胖, 因為若小孩已學會走路後, 便無法加以禁止了。

對大部分仍屬正常範圍以內者, 我們只要依發育上的演變加以解釋即可。

韌帶鬆弛多曬太陽, 做戶外活動

韌帶較為鬆弛者, 最好鼓勵多曬太陽, 多作戶外活動及正常的飲食, 只要肌肉、韌帶強壯, 腿自然就會直起來。

5、支架或矯正鞋管用嗎?天曉得!

有些家長因為過度擔心, 硬要訂做支架或矯正鞋, 因為治療上要呈現效果常需一二年以上, 不僅小孩大人都受苦, 小孩子也不能享受快樂的童年。

事實上, 腿變直了, 真是支架或矯正鞋的功勞嗎?天曉得!許多小孩也不肯穿笨重的支架, 父母的錢也就白花了。

6、補充鈣片別抱太大希望

至於這些小孩是否需要補充鈣片或其他營養品,因為這個病的原因並非缺鈣,所以並無特殊效果。

不過我們不反對給小孩子這些東西,至少它有益無害,只是不要寄希望太高就是了。

大部分腿彎不必做特殊治療

總而言之,大部分腿彎是發育過程中,“正常範圍”內也就是生理性的現象,不必做特殊治療,隨著成長自然就會好。

韌帶鬆弛者,一部分人仍留有某些程度的彎曲,但並無大礙。要緊的是區別正常與病態,把腿彎潛在疾病找出來,針對個別疾病及時治療,以免將來影響其外觀,或導致膝關節炎。

6、補充鈣片別抱太大希望

至於這些小孩是否需要補充鈣片或其他營養品,因為這個病的原因並非缺鈣,所以並無特殊效果。

不過我們不反對給小孩子這些東西,至少它有益無害,只是不要寄希望太高就是了。

大部分腿彎不必做特殊治療

總而言之,大部分腿彎是發育過程中,“正常範圍”內也就是生理性的現象,不必做特殊治療,隨著成長自然就會好。

韌帶鬆弛者,一部分人仍留有某些程度的彎曲,但並無大礙。要緊的是區別正常與病態,把腿彎潛在疾病找出來,針對個別疾病及時治療,以免將來影響其外觀,或導致膝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