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壽

冬季應該預防那些疾病

“老慢支”患者過冬宜防感冒

冬季氣候寒冷, 是支氣管炎極易復發的季節。 “老慢支”患者耐寒能力差, 當遇到寒冷刺激時, 易引起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而感冒是“老慢支”發作的主要誘因。 據統計, 90%以上的“老慢支”患者感冒後, 會引起支氣管炎復發。 所以, “老慢支”患者過冬宜防感冒。
“老慢支”患者過冬預防感冒的具體措施是, 從入秋之日起, 不斷加強耐寒鍛煉, 堅持戶外活動和冷水洗臉等, 進一步增強身體素質。
冬季老年人宜防口幹症

口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症狀, 常在老年人中發生, 尤其是在冬季氣候乾燥時更為多見。

因此, 冬季老年人宜防口幹症。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 冬季引起老年人口幹(特別是夜間口幹)有以下常見原因:人們隨著年齡增長, 口腔組織和體內其他器官組織一樣, 不斷地發生變化。 研究證實, 人過“花甲”之年後, 口腔黏膜變薄, 表面粗糙;同時, 唾液腺萎縮, 唾液量分泌減少, 致使口腔黏膜失去潤滑, 從而出現口幹、口澀症狀。
冬季, 防治老年人口幹症, 尤其要注意口腔衛生, 三餐以後適當飲水, 服用B族維生素藥物, 增加蛋白質飲食, 可以改善唾液分泌, 減少口幹。
中醫對口幹症的治療以養陰生津為主, 如玄參、北沙參、麥冬、生地、玉竹、石斛等, 有一定效果。 還可用枸杞子30克, 在晚睡前, 用溫開水洗淨, 慢慢嚼服, 取其陰陽雙補,
有一定療效。
冬季宜防口角炎

口角炎是冬季的一種常見病。 除了冬季氣候乾燥的原因外, 食用的副食品品種單調, 新鮮綠葉蔬菜和瓜果少, 人體內維生素B2攝入不足, 以及經常舔舌、流口水感染、發燒等, 也是患口角炎的重要誘因。
冬季, 預防口角炎的主要措施為:一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洗臉時最好不要用刺激性的肥皂;洗完臉後, 在口角和唇部塗抹一些護膚油脂, 不要用舌頭去舔唇部, 進食後要擦乾淨口角。 二是多吃新鮮綠葉蔬菜等食物。 特別是要多吃富含維生素B2的菠菜、胡蘿蔔和動物肝臟、蛋黃、牛奶、豆製品等食物。 三是應及時治療。 口角炎發生後, 應及時治療, 可口服維生素B2或複合維生素B2;發生口角局部潰爛者,

可用龍膽紫或中成藥冰硼散塗抹;無滲出物的口角炎, 可塗膚輕鬆軟膏;屬於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需要用克黴唑軟膏塗抹患處。
冬季宜防治手腳裂口

手腳乾裂, 在醫學上稱之為“手足皸裂”, 是冬季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 人體皮膚上有許多皮脂腺, 經常分泌油脂, 保持皮膚滋潤、光滑、柔嫩, 使皮膚保持一定的彈性。 而手掌、腳掌處卻沒有皮脂腺, 不能分泌油脂, 皮膚缺乏脂肪的滋潤, 手掌、腳掌的角質層(皮膚最表面的一層)又較厚, 缺乏彈性, 因而很容易乾燥、粗糙、裂口。 特別是老年人, 由於皮膚老化, 這種現象就更明顯了。

除了上面這些生理上的原因外, 手足皸裂還同外界環境因素有密切關係。 如冬季氣候乾燥寒冷,

手腳暴露於外界, 容易受寒風侵襲, 或因工作關係經常用鹼性較強的皂類、洗滌劑等洗手、洗衣物, 或經常接觸能夠溶解脂肪和吸收水分的物質, 或因長期不斷的機械摩擦、外傷等刺激, 使皮膚逐漸變得肥厚、乾燥和粗糙, 失去固有的彈性和伸延性, 當遇到機械性的損傷時, 便容易發生裂傷。 農民、水泥工人、漁民、牧民、洗染工人、炊事員和戶外工作者易患手足皸裂症, 稱為“職業性皮膚症”。

另外, 手足皸裂也可能是某些皮膚病的症狀, 如魚鱗病、皸裂性濕疹、角化乾燥型手足癬、絕經期角化病、對稱性掌蹠角化病等患者, 都可有手足皸裂現象, 稱為症狀性掌蹠角化症。

預防手足皸裂的辦法:一是要經常注意保護皮膚, 冬季外出或在室外工作,

應穿戴厚暖的鞋襪和手套。 二是要盡可能減少洗手次數, 洗手後要及時擦乾並塗擦無刺激性的液性油脂或護膚膏, 如凡士林、羊毛脂、魚肝油膏、矽霜、植物油類或市售護膚油膏、油包水劑型的乳、霜、膏等。 三是因工作需要必須接觸潮濕或有刺激性的物品時, 應事先塗擦上述油膏, 以保護皮膚。

對已發生的手足皸裂, 根據程度不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皮膚增厚明顯, 皸裂較重時, 可先用5%~10%水楊酸軟膏或15%尿素軟膏塗擦患處, 至皮膚變軟、變薄、裂隙變平復時, 改用魚肝油(魚肝油10~20克, 凡士林80~90克, 5%蜂蠟適量)、羊毛脂膏(羊毛脂30~50克, 白凡士林50~70克), 待裂口基本平復後, 可改用20%矽霜。 新生產的1%尿素膏對皸裂療效較好。

此外, 也可以使用中藥10%~20%白芨膏、紫草油膏、甘草紅花油搽劑(紅花油15毫升,

青黛5克, 甘油50毫升, 白酒或75%酒精30毫升調勻)外擦。 同時, 小劑量長時間(3~6個月)服用維生素A, 也可使手腳皮膚逐漸恢復正常。
預防凍瘡宜從初冬開始

在冬季生活中, 凍瘡雖然算不上什麼大病, 發作起來真讓人癢痛難忍。 凍瘡雖然常常發生在寒冷的隆冬時節, 但是, 現代醫學認為, 預防應從初冬開始。

臨床研究表明, 預防凍瘡首先應從秋末冬初起進行耐寒鍛煉。 具體方法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凍瘡的部位, 如手和腳, 開始每天浸泡半小時, 以後浸泡一小時。 其次是應注意局部保暖, 如外出時使用口罩、手套、防風耳套、圍巾等, 鞋子也應穿暖的, 但不宜過緊。 另外, 還可適當吃些牛肉、羊肉、狗肉等溫性食品, 以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

局部按摩是預防凍瘡最好的方法。一是手按摩:兩手合掌,反復搓摩,使其發熱,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著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反復相互共摩擦15~20次;二是腳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復按摩15~20次;三是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緊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後擦雙大腿根,一下一上為一次,共擦15~20次;四是臂按摩:右手掌緊按左手腕裡邊,用力沿內側向上擦到肩膀,再翻過肩膀,由臂外側向下擦到左手手背,這樣為一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與左手相同。

冬季沐浴宜防“浴罩病”
浴罩是用塑膠薄膜製成的一種專供冬季洗澡的用品,有單人圓頂蚊帳那麼大,懸掛起來,可罩住浴盆,下緣又緊貼著地面,這樣,浴盆內熱蒸汽彌散在浴罩內,外面的冷空氣進不去,使裡邊的溫度達到30℃左右。因此,在浴罩裡邊洗澡很舒適。但是,專家們指出,冬天沐浴宜防“浴罩病”。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廣泛地使用浴罩,經常發生因使用不當而引起“浴罩病”,影響人體健康。這種現象多見於年老體弱的人、小孩及婦女,在浴罩內洗澡時,出現頭暈、心慌、氣急、噁心甚至虛脫昏倒等症狀。所以,冬季淋浴宜防“浴罩病”。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浴罩病”呢?
原來,浴罩裡空間小,又密封很嚴,與外界隔絕,罩內蒸汽彌漫。在這個小環境裡洗澡,大都需要20多分鐘,時間長了,氧氣就不足。加上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排不出去,積聚在浴罩內,引起人體缺氧,從而出現“低氧血症”。因此,冬天使用浴罩洗澡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以增強身體的耐寒能力。

局部按摩是預防凍瘡最好的方法。一是手按摩:兩手合掌,反復搓摩,使其發熱,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接著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反復相互共摩擦15~20次;二是腳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復按摩15~20次;三是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緊抱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後擦雙大腿根,一下一上為一次,共擦15~20次;四是臂按摩:右手掌緊按左手腕裡邊,用力沿內側向上擦到肩膀,再翻過肩膀,由臂外側向下擦到左手手背,這樣為一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與左手相同。

冬季沐浴宜防“浴罩病”
浴罩是用塑膠薄膜製成的一種專供冬季洗澡的用品,有單人圓頂蚊帳那麼大,懸掛起來,可罩住浴盆,下緣又緊貼著地面,這樣,浴盆內熱蒸汽彌散在浴罩內,外面的冷空氣進不去,使裡邊的溫度達到30℃左右。因此,在浴罩裡邊洗澡很舒適。但是,專家們指出,冬天沐浴宜防“浴罩病”。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廣泛地使用浴罩,經常發生因使用不當而引起“浴罩病”,影響人體健康。這種現象多見於年老體弱的人、小孩及婦女,在浴罩內洗澡時,出現頭暈、心慌、氣急、噁心甚至虛脫昏倒等症狀。所以,冬季淋浴宜防“浴罩病”。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浴罩病”呢?
原來,浴罩裡空間小,又密封很嚴,與外界隔絕,罩內蒸汽彌漫。在這個小環境裡洗澡,大都需要20多分鐘,時間長了,氧氣就不足。加上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排不出去,積聚在浴罩內,引起人體缺氧,從而出現“低氧血症”。因此,冬天使用浴罩洗澡一定要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