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孕產期保健:媽媽孕期心情關連胎兒健康

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會患心理病, 孕婦心情不好直接影響胎兒的心理健康。 日前, 首都兒科研究所專家門診部兒童保健服務中心的專家研究發現, 孕婦的心理行為會直接影響胎兒, 這樣出生的嬰兒容易煩躁, 愛哭鬧, 不好好吃東西, 睡眠也不好。 而且長大後還可能發生學習困難以及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孕婦在懷孕期間為什麼會情緒抑鬱呢?

保健服務中心的主任戴耀華教授告訴記者, 例如夫妻感情不牢;婚後磨合時間短, 懷孕後矛盾層出, 甚至激化到大打出手的地步;有些婆婆堅決要兒媳“捂月子”、“忌口”、給嬰兒捆“蠟燭包”,

而對產婦的照料卻時常疏忽;有的丈夫認為妻子脾氣變壞了, 對自己又不關心, 或是生了女孩, 就趁妻子焦慮疲憊需要照顧之時施以怠慢或整治等等都會導致孕產婦精神緊張、抑鬱。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 而孕婦的情緒是否穩定, 對胎兒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 據統計, 目前婦女孕期抑鬱的發生率在15%左右。 有關資料報導, 在戰爭時期或動亂時代出生的孩子, 神經系統出現畸形者占6.5%。

大量臨床調查發現, 在妊娠7周至10周內孕婦情緒過度不安, 可能導致胎兒口唇畸變, 出現齶裂或唇裂, 在妊娠後期, 孕婦精神狀態的突然改變, 諸如驚嚇、恐懼、憂愁, 嚴重的心理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過度緊張,

造成胎兒死亡。

戴教授強調, 胎兒保健不僅是孕期母親不生病, 保證胎兒發育正常, 沒有身體上的畸形, 還應當注重心理保健。 戴教授的助手關巨集岩向記者介紹, 保健中心的專家在孕婦來門診檢查時, 對孕滿32周的孕婦, 填寫個性測查表, 根據分析結果, 區分孕婦有無情緒抑鬱, 如果孕婦有情緒抑鬱, 中心將對孕婦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

在產後1個月, 中心還將有專家去家裡隨訪母親及小兒, 再次讓母親填寫個性測查表、抑鬱量表, 採取同樣方式對問捲進行評分;與此同時, 嬰兒在出生4至8個月時, 採用嬰兒氣質問卷對嬰兒氣質進行評價

分析嬰兒屬於哪種類型, 這對於父母在今後教育和輔導孩子成長將非常重要。

嬰幼兒的心理疾患, 如果沒有得到有效、及時的矯治, 就會引發精神上的疾病, 後果不能低估。 戴教授告誡父母在關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時, 也應該關注一下心理健康, 使他們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