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痛風的症狀

痛風最典型的首發症狀就是人體各部位的關節疼痛。疼痛進行性加重,多於夜間發作,初期發作多見於下肢。體征類似於急性感染,有腫脹,局部發熱及明顯觸痛等。全身表現包括發熱,心悸,寒戰,不適及白細胞增多。

痛風的病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急性關節炎發作期、間歇期和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期。急性發作期的痛風病主要表現為關節處疼痛、腫脹、發紅,伴有劇烈疼痛,好發於下肢關節,以拇趾及第一蹠趾關節為多見,足弓,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等也是常見發病部位。使用顯微鏡觀察,可發現患處組織內有松針狀尿酸鹽沉澱。此期的血尿酸由於已經生成沉澱,尿酸值反而比平時最高值低。慢性期的痛風症狀主要表現為存在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炎及併發症。此時痛風頻繁發作,身體部位開始出現痛風石,隨著時間的延長痛風石逐步變大。間歇期是指痛風兩次發病的間隔期,一般為幾個月至一年,也有長達10年者,主要表現是血尿酸濃度偏高。該階段應該時刻關注尿酸值的高低,早期防治高尿酸血症,可以防止病程進入慢性期,但如果沒有採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將導致痛感加重,病程延長。

暴食高嘌呤食物或過度飲酒、手術、疲勞、情緒緊張、內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痛風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但最常見的患者是40歲以上的中年男性。由於女性體內雌激素能促進尿酸排泄,並有抑制關節炎發作的作用,因此痛風病偏愛男性。據最新統計,男女發病比例是20∶1。另外,腦力勞動者和體胖者發病率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