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杉木節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Shā Mù Jié

【別名】杉節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杉科植物杉木枝幹上的結節。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常綠喬木, 高達30m, 胸圍達2.5-3m。 幼樹樹冠尖塔形, 大樹樹冠圓錐形。 樹皮灰褐色, 裂成長條片脫落。 大枝平展, 小枝近對生或輪生。 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 在側枝上排成二列狀, 條狀披針形, 革質, 微彎, 堅硬, 長2-6cm, 邊緣有細齒, 上面中脈兩側有窄氣孔帶、下面沿中脈兩側各有1條白粉氣孔帶。 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 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個集生枝頂, 卵圓形, 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

珠鱗先端3裂, 腹面具3胚珠。 毬果近球形或卵圓形, 長2.5-5m, 徑3-4cm, 苞鱗三角狀寬卵形, 宿存。 種子長卵形, 扁平, 長6-8mm, 寬約5mm, 暗褐色, 兩側有窄翅。 花期4月, 毬果10月下旬成熟。

【生境分佈】廣泛栽培于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

【性味】辛;性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散濕毒。 主風濕骨節疼痛;胃痛;腳氣腫痛;帶下;跌打損傷;臁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g;或為散, 或酒浸。 外用:適量, 煎水浸泡;或燒存性, 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煮汁, 浸捋腳氣。

2.《生草藥性備要》:浸酒, 祛風止痛。

3.《嶺南采藥錄》:治諸瘡, 心氣痛, 骨節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