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一個家長嬌慣孩子的深思

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 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 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 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 早上要早起, 晚上要加班, 太苦, 太累, 受不了。 兩年了, 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 要麼上網打打遊戲, 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 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 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這個節目播出後, 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 自己家裡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 老人家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 小苦不吃吃大苦。 ”就是說, 孩子在小時候, 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 是好事, 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 而承擔孩子的責任, 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 但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 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

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 不讓他們懂事。 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 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 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 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 但他們大部分最後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 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 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 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 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 非常重要, 也有必要。

“吃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 是啊,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 每一個人都要接受優勝劣汰的“考驗”, 不僅僅是智力的較量, 更是毅力、意志的較量。

如何讓孩子吃苦, 吃什麼樣的苦?以下幾點, 和家長們分享。

1、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 不要總是扶著她, 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 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孩子三歲, 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孩子到了五六歲, 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 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 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孩子上學, 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 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 放學自己回來, 要他節約文具的開支;孩子放學後, 要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 以便減輕父母的壓力;節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 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 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孩子上中學,

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 錢就這麼多, 超支了只能挨餓。

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 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 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 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 鍛煉自己, 接觸社會, 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2、孩子要自立

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裡, 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 打掃自己的房間, 清理自己的物品等, 學習上, 自己獨立思考, 獨立完成, 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 要孩子自己去思考, 尊重孩子的意見, 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 能有主見, 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日本的孩子從小家長就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 再重也要自己背, 如要別人來幫忙, 那是別人看不起的。 有的男孩從小就洗冷浴, 一年四季洗冷水, 來鍛煉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在教育觀念上, 日本也從小灌輸孩子, 自己國家資源稀薄, 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