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預防:謹防兒童心理焦慮症

焦慮是兒童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 患兒主要表現在對外界細微的變化過於敏感, 煩躁不安, 擔心害怕, 感情脆弱。 這類兒童還時常伴有睡眠障礙, 做惡夢、講夢話、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頭昏、乏力等身心症狀。 兒童心理焦慮症主要有以下幾種:

素質性焦慮 這類兒童的神經系統往往發育不健全或受到損傷, 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反應過於敏感。 有的則是父母本身具有焦慮的表現, 給孩子“模仿性”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的焦慮表現出焦慮的反應, 造成惡性循環。

境遇性焦慮 境遇突發性事件,

如父母突然死亡、離異、意外事故、災害等, 兒童心理承受不住, 整天擔心災害再次降臨頭上, 惶惶然不可終日。 但這類兒童的症狀隨著時間的遷延往往會自然消失。

分離性焦慮 當與親屬特別是與母親分離時, 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 獨生子女的父母出差, 孩子既擔心父母, 也害怕獨自一個人留在家裡, 一個人睡覺, 心煩意亂, 無心學習。

期待性焦慮 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孩子怕達不到家長預期的要求、受責怪而焦慮不安。 另一方面, 有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 課程的設計、作業的佈置超越了兒童的承受能力, 兒童擔心完成不了老師安排的任務而受懲罰, 從而表現出緊張、焦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