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冷靜理智練真氣

督脈起於胞中, 下出會陰, 沿脊柱裡面上行, 至項後風府穴處進入顱內, 絡腦, 並由項沿頭部正中線, 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 到上唇系帶處。

任脈起於胞中, 下出會陰, 沿陰阜、腹部和胸部正中線上行, 至咽喉, 上行至下頜環繞口唇, 沿面頰, 分行至目眶下。

氣功療法是中醫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它與針灸、推拿療法有密切關係。 例如針刺需要“得氣”, 推拿需要練功培育內力。 臨床上三者若有機結合, 使氣機溝通內外, 可增強療效。

“氣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它既不是宗教, 也不是武俠小說中虛擬的神奇技藝。

正確地練習氣功確實有益於身心健康, 但並非包治百病, 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練氣功。 ”從學術角度看, 氣功並非神秘莫測, 大部分氣功現象和機制是可以解釋清楚的。

氣功在中華大地有群眾基礎, 廣受百姓喜愛。 呼籲公眾冷靜、理智地看待、練習氣功, 也希望媒體科學、準確地宣傳和報導氣功。

氣功不是宗教, 真氣運行法源于道家小周天功法

“氣功是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的身心鍛煉技能。 ”技能的學習不需要信仰, 只需要練習。 這是氣功區別於宗教的重要特徵。 在氣功練習中, 調身、調息、調心是三大類操作技術, 而三調合一是練功所達到的身心狀態, 即氣功境界。

從氣功角度看, 真氣運行法來源於傳統道家內丹術中的小周天功法,

可以說是其精簡版。 真氣運行法的練習目的即貫通任督二脈, 該法把通達任督的練功過程分為了5個階段, 且給出了每個練功階段的練習方法、練習時間及相應的身心感受。 這相當於給出了小周天功法練習過程的道路狀況和路標, 方便人們學習。

所謂真氣, 是指練功過程中體會到的內在氣機運行的主觀感受。 真氣運行法練功過程5個階段的劃分, 主要依據就是練功不同階段出現的不同主觀感受。 從理論上說, 這些主觀感受的變化可能通過科學儀器檢測而呈現, 這也正是近年來氣功科研的方向之一。 但囿於各方面條件的局限, 目前尚未有突破性的進展。 放眼未來, 如能將練功過程科學化的目標可以實現,

也不會太遙遠。

何謂經脈“通達”, 如何評價氣功療效

“就練功而言, 所謂通達任督二脈, 有‘意念通’和‘真氣通’的不同。 前者可以較快達成, 後者則需假以時日”意念通即憑藉想像而通, 並不是真正的通達, 如過於強調, 還可能出現氣功偏差。 真氣通是切實感受到內在氣機的運行貫穿任督, 即修煉意義上的通達。 然籠統地否定意念通也欠妥, 因為意念通與真氣通有一定的聯繫, 例如可以作為真氣通的先導。 由此即可看出, 氣功的教學並非易事, 需要施教人員具有相應的專業水準和教學經驗。 就真氣運行法而言, 初學者往往難以區分意念通與真氣通, 而區分和把握好二者, 是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

至於氣功療法的療效評價,

無論是練習真氣運行法還是其他功法, 其療效的確定都應採用現代醫學的檢驗結果, 要有練功前後的對照檢查。 在現有醫療條件下, 做到這一點並不很困難。 練功的主觀感受可以列入考察指標, 但不能僅憑主觀感受。

氣功是“治未病”重要手段, 醫療氣功需要資格准入

氣功療法有驗、便、廉的特點, 適用於多種慢性常見病的防治, 也是中醫“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現代醫療改革模式下, 將醫療氣功針對適宜的人群進行普及是可行的, 是利國惠民的實事, 但需要專業化的管理。

“發展醫學氣功亟需科學化、規範化, 應該有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統一發佈的行業資格准入措施、教材、培訓課程以及檢驗標準。

醫療氣功的從業者必須有行業門檻的限制, 施教者應經專業培訓獲得資格證書後才能上崗。 這是醫療氣功能夠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在這方面, 健身氣功已經走在前面,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與健身氣功相比, 醫療氣功的專業性更強些, 這方面的工作也更應該嚴格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