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睡得越多死得越快-

人的一生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熬夜加班缺乏睡眠讓人精神不振, 不少人都深有體會, 但要說“每天睡超過8小時死亡率反而高”, 可能不少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 美國癌症協會(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領導的一項大型研究確實發現在長達6年的追蹤時間內, 每晚睡8個小時的人竟比每晚睡7個小時的人有著更高的死亡率。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研究顯示, 失眠次數多寡與死亡率無關。 在失眠頻度相同情況下, 長期使用安眠藥會使睡眠7-10小時的群體死亡率明顯上升。 所以服安眠藥得不償失哦!這是不是顛覆了很多朋友的三觀呢-

闢謠分析:

睡眠專家表示, 研究僅僅考慮了失眠頻度對短期死亡率的影響, 諸如犯困、情緒沮喪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並沒有在這項研究中得到重視。 在對“失眠”做出明確的定義, 並檢視失眠對人體的其他影響之前,

斷言失眠對人體的健康無害顯然為時過早。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結論: 因為最近幾周壓力大沒睡好而擔心自己的健康-沒有必要, 而長期服用安眠藥助眠可能更是得不償失。 雖然在該研究闡明睡眠和健康之間的作用機理之前把每天的鬧鐘撥快一個小時並不是什麼明智的做法,

但這項研究至少告訴我們或許人類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睡眠。

推薦:中醫七種長壽睡眠法

1、睡眠的姿勢

睡眠姿勢是否合理與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同時也影響睡眠品質。 生活中睡眠姿勢有仰臥、俯臥、左側臥和右側臥。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相傳宋代道士陳摶是著名的睡仙, 他非常愛睡, 並獨創了臥式睡功修煉法, 他晚年隱居華山, 時常閉門臥睡, 活了118歲。 他的安睡秘訣是, 如果左側睡, 就將左腿和左臂彎曲, 用手上接頭部, 同時, 把右足伸直, 將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側臥時, 則相反。 據說, 陳摶的這種睡功秘訣對安睡有非常好的作用。

俯臥也是不被提倡的, 俯臥會壓迫心肺, 影響呼吸, 對老年人則更不宜。

2、睡眠的朝向

對於睡眠的朝向, 《禮記•玉藻》中有:人在睡覺的時候, 頭應該朝東, 這是因為東方是日出之位, 頭朝東是順應早晨的生髮之氣。 《保生心鑒》中記載:但凡睡覺的姿勢, 春夏頭都應該朝東, 秋冬頭都應該朝西,

認為是順應四時養生。 《老老恒言》認為, 睡眠時頭的朝向要保持常規的安定狀態, 不應該頻繁更換。

如果睡不安穩, 就可以反復翻身, 即可很快入睡了, 醒來時也應該轉動身軀, 使經絡得以通暢, 否則會造成半身沉重, 或者腰肋疼痛, 或四肢酸痛等。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①睡眠不管採取哪種姿勢, 只要舒服就可以了。 但有心腦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的人不宜仰臥或俯臥。

②睡眠時頭的朝向不宜經常更換, 而應相對固定, 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③床按南北方向擺放與地球磁力線方向一致。

④固定一種臥姿不舒服的時候可以翻轉身體, 這樣不但可以舒筋活血, 有利於健康, 還有助於促進入睡。

3、餐後不宜馬上睡覺

進餐後往往容易出現倦意, 這是因為進餐後體內的血大部分都到了消化系統, 大腦的供血量相對減少;同時, 餐後體內血糖升高, 升高的血糖抑制了大腦相關的神經元。 因此, 吃飽了, 喝足了, 倦意也來了。

這時候如果有倦意想要睡覺, 最好強制自己不要去睡, 因為這時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腸系統參與消化吸收,而大腦的血容量減少,血壓也隨之下降。如在這時睡覺,容易因腦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餐後如實在想睡,應採取右側臥位。這種體位元順應了胃腸的解剖結構,便於消化吸收。

4、冬宜凍腦,臥不覆首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脈中手的三條陽經和足的三條陽經均會聚於頭,所以說頭部是人體陽經會聚的地方,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處。頭部是人體最不怕凍的部位。即使是在冬季,天氣再冷,睡眠時也沒有必要蒙頭。要把頭露在外面,保持頭部的清涼,即“冬宜凍腦”。

人到老年,陽氣漸衰,有的老人有戴睡帽的習慣。但聰明的中國人早在南北朝時期就發明出了空頂帽,其形狀類似兒童戴的帽箍,即頂部露空,以達到“凍腦”的目的。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不蒙頭睡覺,除了“凍腦”,還有一層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保持通暢的呼吸。我們都懂得吐故納新對人體的重要性,蒙頭睡眠,呼吸不暢,會造成氧氣的吸入減少,二氧化碳的蓄積增多,直接對人體的新陳代謝造成不良影響。

冬宜凍腦,臥不覆首。睡眠時遵循這兩條原則,可以使老年人晚上睡個好覺,白天有個清醒的頭腦。

5、暖腹睡眠最宜人

睡眠的學問很多,同一個人,在睡眠時腦部要“凍”,要清涼;而腹部則宜暖,宜溫。

腹部是五臟會合之處,是氣血運行的重要場所。中醫講,腑為陽,髒為陰;氣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睡眠時,人進入安靜的狀態,也就是說,進入陰的狀態,氣血運行緩慢,寒邪易於入侵。因此睡眠時一定要讓腹部溫暖,腹暖則五臟暖,五臟暖則氣血運行通暢。老年人陽氣已虛,所以更應注意腹部的保暖。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6、不提倡老年人裸睡

有些人喜歡在睡覺的時候不穿衣服,即裸睡,認為這樣全身可以得到放鬆,有助於提高睡眠的品質,還有些人認為裸睡是一種時尚,但這種睡眠方式對老年人是不適宜的。

睡覺時不穿衣服,僅靠蓋被子來禦寒,是很難完全蓋住肩部和頸部的。頸部正中是督脈,入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是風府穴。所謂“風”指風邪,“府”指聚會之處,意思是此穴為風邪侵襲和聚集的部位,故名風府。這個按摩穴位具有祛風瀉熱、通關開竅的作用。“風府”一旦受寒,寒邪內傳,會引起頭痛、目眩、咽喉腫痛、中風等。所以睡覺時最好穿睡衣。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7、就寢熄燈,寢而不語

一般來講,一旦就寢應該馬上熄燈,這樣目光不受外界的影響,就比較容易入睡。而有的人喜歡開燈睡覺,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雲笈七籤》講,晚上睡覺開燈,會使人心神不安。《真西山衛生歌》也說,睡覺的時候不講話,在昏暗的環境中入睡,自然會有上乘的睡眠,說的都是一個道理。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因為這時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腸系統參與消化吸收,而大腦的血容量減少,血壓也隨之下降。如在這時睡覺,容易因腦供血不足而形成血栓。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餐後如實在想睡,應採取右側臥位。這種體位元順應了胃腸的解剖結構,便於消化吸收。

4、冬宜凍腦,臥不覆首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脈中手的三條陽經和足的三條陽經均會聚於頭,所以說頭部是人體陽經會聚的地方,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處。頭部是人體最不怕凍的部位。即使是在冬季,天氣再冷,睡眠時也沒有必要蒙頭。要把頭露在外面,保持頭部的清涼,即“冬宜凍腦”。

人到老年,陽氣漸衰,有的老人有戴睡帽的習慣。但聰明的中國人早在南北朝時期就發明出了空頂帽,其形狀類似兒童戴的帽箍,即頂部露空,以達到“凍腦”的目的。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不蒙頭睡覺,除了“凍腦”,還有一層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保持通暢的呼吸。我們都懂得吐故納新對人體的重要性,蒙頭睡眠,呼吸不暢,會造成氧氣的吸入減少,二氧化碳的蓄積增多,直接對人體的新陳代謝造成不良影響。

冬宜凍腦,臥不覆首。睡眠時遵循這兩條原則,可以使老年人晚上睡個好覺,白天有個清醒的頭腦。

5、暖腹睡眠最宜人

睡眠的學問很多,同一個人,在睡眠時腦部要“凍”,要清涼;而腹部則宜暖,宜溫。

腹部是五臟會合之處,是氣血運行的重要場所。中醫講,腑為陽,髒為陰;氣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睡眠時,人進入安靜的狀態,也就是說,進入陰的狀態,氣血運行緩慢,寒邪易於入侵。因此睡眠時一定要讓腹部溫暖,腹暖則五臟暖,五臟暖則氣血運行通暢。老年人陽氣已虛,所以更應注意腹部的保暖。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6、不提倡老年人裸睡

有些人喜歡在睡覺的時候不穿衣服,即裸睡,認為這樣全身可以得到放鬆,有助於提高睡眠的品質,還有些人認為裸睡是一種時尚,但這種睡眠方式對老年人是不適宜的。

睡覺時不穿衣服,僅靠蓋被子來禦寒,是很難完全蓋住肩部和頸部的。頸部正中是督脈,入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是風府穴。所謂“風”指風邪,“府”指聚會之處,意思是此穴為風邪侵襲和聚集的部位,故名風府。這個按摩穴位具有祛風瀉熱、通關開竅的作用。“風府”一旦受寒,寒邪內傳,會引起頭痛、目眩、咽喉腫痛、中風等。所以睡覺時最好穿睡衣。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

7、就寢熄燈,寢而不語

一般來講,一旦就寢應該馬上熄燈,這樣目光不受外界的影響,就比較容易入睡。而有的人喜歡開燈睡覺,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雲笈七籤》講,晚上睡覺開燈,會使人心神不安。《真西山衛生歌》也說,睡覺的時候不講話,在昏暗的環境中入睡,自然會有上乘的睡眠,說的都是一個道理。

養生必知睡的多死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