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藥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是什麼

中醫是非常遠久的治病方式, 治療原則與身體的症狀、病情等相關, 其使用的藥劑是有區別的, 治療時要經常更換藥方, 同時掌握治療時的身體疾病變化, 中醫藥治療蕁麻疹是有效的, 患者在治療時要劃分蕁麻疹的類型, 才可以制定出有效的治病藥方, 對病情控制才更好, 那麼中醫藥治療蕁麻疹的方法是什麼呢?

1、血熱症

【症狀】皮疹紅色, 遇熱則加劇, 得冷則減輕, 多夏季發病, 苔薄黃, 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 清熱止癢。

【方藥】荊芥穗, 防風, 僵蠶, 金銀花, 牛蒡子, 丹皮, 紫背浮萍, 幹生地, 薄荷, 黃苓, 蟬衣, 生甘草。

【用法】水煎時間不宜過長, 每日一劑, 分兩次涼服。 忌辛辣、發物。

【按語】此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藥。 荊芥辛苦而溫, 芳香而散, 氣味輕揚入氣分, 驅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 能散入於骨肉之風, 故宣散在表之風邪, 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 善解風熱之邪,

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 開宣肺竅, 其氣清虛, 善於誘發。 以上四味藥, 表散作用較強。 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 善開主竅;僵蠶祛風散結, 協助上述四味主要藥以透達表熱之邪。 金銀花、黃苓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幹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和諸藥。

2、氣虛血熱

【症狀】皮膚瘙癢起疹, 時隱時發, 小如麻點, 大如豆粒, 為扁平硬節, 高出皮膚, 一旦搔破, 則連結成片, 舌暗苔白, 脈弦。

【治法】益氣滋陰, 祛風瀉火。

【方藥】生黃芪, 當歸, 生地, 炒枳殼, 白蘚皮, 地膚子, 防風, 連翹, 桑葉, 炒白芍, 牛蒡子, 玉竹, 荊芥。

【用法】水煎, 分三次溫服, 以五劑為一個療程。 初愈後復發, 可照原方再服, 忌辛辣刺激之品。

【按語】以黃芪益氣固表,

表固則邪不易入。 《本草正義》:“故護衛陽, 充實表分, 是其專長。 所以表虛諸病, 最為神劑。 ”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 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 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

3、濕困脾土

【症狀】發疹時四肢不溫, 脘悶納呆, 神倦身困重, 口膩, 腹脹便溏泄, 舌淡苔白膩, 脈沉滑。

【治法】健脾除濕, 疏風和血。

【方藥】多皮飲 地骨皮, 五加皮, 桑白皮, 乾薑皮, 大腹皮, 白蘚皮, 粉丹皮, 赤苓皮, 冬瓜皮, 扁豆皮, 川槿皮。

【用法】水煎, 一日兩服, 忌辛辣油膩腥滋膩之品。

【按語】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濕, 滌清腸胃之積滯;乾薑皮取其幸溫和胃, 固表守而不走;白蘚皮、川槿皮驅風止癢;丹皮涼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瀉肺而清皮毛。

中醫藥治療蕁麻疹的方法就是上面文章中介紹的這些, 中醫藥治療蕁麻疹有三種類型的劃分, 其治療的藥也是不同的, 患者服藥前要先做好檢查, 確診蕁麻疹未惡化加重, 在治療的過程中還要重視其日常護理、飲食等, 如果患者發現皮膚不適, 有瘙癢等異常時, 最好針對性的做好診斷治療, 避免蕁麻疹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