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舌色改變可知中風

開欄的話:腦卒中是一個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疾病, 但人們對它缺少系統的瞭解。 本版推出新欄目“卒中救治”, 從早期症狀、救治和康復等方面做詳細介紹。

受訪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系副主任醫師 范建民

專家小傳:范建民,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系副主任醫師, 熟悉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現代所說的中風, 多因氣血逆亂、腦脈痹阻或血溢於腦所致。 在其發展過程中, 臟腑內部的變化都可能從舌象上反映出來。

觀察舌象最佳時間宜選擇每天清晨刷牙前,

此時沒有藥物及食物影響, 舌象更能反應臟腑虛實變化。 正常人的舌象, 舌體柔軟, 活動自如, 顏色淡紅, 舌面鋪 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幹濕適中的白苔, 舌下絡脈隱現, 稱為“淡紅舌、薄白苔”, 表明氣血調和, 舌象“有胃、有神、有根”。

淡白舌。 淡白舌可見于疾病初起階段, 正盛邪弱, 尚未內擾臟腑, 病情較輕。 如中風患者見舌質淡白、舌苔薄白或薄黃, 則多神志清, 二便調和, 僅 見肢體麻木、言語不清、生活尚能自理等, 此時病位較淺、病情較輕, 此類多見於腦血管痙攣及腔隙性腦梗死, 淡白舌等為中風早期或病勢較淺, 無血瘀表現。

紫暗或紅絳舌。 若出現舌質紅絳(舌紅而顏色深暗)或紫暗, 舌苔黃厚燥或無苔, 則表明邪氣入內、瘀血或痰濁內生等,

患者可出現神志不清, 大小 便失禁等症狀, 病情較重, 常反復發作, 應及時救治。 舌苔厚膩為痰濕、痰熱內盛之象, 治療多以降濁化痰為主, 舌質紫暗為瘀血之征, 多以活血化瘀為主。

青舌。 中風後期或病久患者, 多見青舌(舌色如青筋色)等, 為氣虛血瘀之象, 臨床上以補氣活血為主, 代表方為補陽還五湯。 因此, 若舌質由紅絳 或紫暗轉淡紅, 苔由厚膩轉薄白或薄黃, 則病情向好的方面發展;舌由淡紅轉紅絳或紫暗, 舌苔由薄白變黃膩或乾燥起芒刺, 或無苔、舌體僵硬不能伸出口外, 則表 示病情加重。

此外, 對於急性腦血管意外重症者, 舌苔的觀察尤為重要。 若舌苔由薄變厚, 則表示病邪入裡, 邪盛病進;舌苔由厚變薄,

則病邪出表, 正勝病退。 古有“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亡”, 如果疾病過程中舌苔驟然消失, 則表明胃氣衰敗。

舌下絡脈的觀察在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中也不容忽視, 舌下絡脈是指舌下縱行的兩條主靜脈及其分支和周圍的毛細血管, 正常人的絡脈隱見。 舌下絡 脈的變化, 有時會早於舌色變化。 中風初起, 由於血脈瘀阻、氣血充斥, 故舌下脈多見青紫粗長;久之正氣耗損, 氣血漸衰, 逐漸變淡紫、淡紅而短細。 一般來說, 虛者淡紅而細短、瘀者青紫而粗長, 寒者淡紫而緊束, 熱者紅紫而怒張。

還需提醒, 中風有較高死亡率和致殘率, 使得對它的預測顯得非常重要。 中醫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說。 因此, 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或糖尿病的人,

若發現舌苔明顯增厚如泥垢狀, 舌體麻木或感覺不靈, 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不要自行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