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沉迷微信患抑鬱症幾率是普通人的2.7倍

絕大多數人都有微信號, 都會發朋友圈。 沉迷朋友圈, 有很多典型症狀, 其背後又有種種成因, 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你經常登錄社交網路, 不停查看各種更新資訊嗎?或者你只是偶爾在上面發發帖子?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 社交媒體的重度用戶患抑鬱症的幾率, 是普通用戶的2.7倍。

這項新的研究考察了年輕人常用的各社交網路, 跟蹤調查了1787個年齡在19-32歲之間的用戶。 他們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是61分鐘;平均每週訪問社交媒體網站的次數是30次。 這項研究還發現, 在這1787個受訪者中, 那些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時間最多的人, 患抑鬱症的幾率是那些在社交媒體上花費時間最少的人的1.7倍。

對社交網路的研究已有先例。 2013年, 密西根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 國外某知名社交網路實際上“破壞”了年輕人的幸福感;而早在2009年,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 過度使用這一社交網路, 會讓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患上抑鬱症。

但是, 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最新研究報告中, 首席研究人員林盧怡稱, 儘管這兩者之間的聯繫很緊密, 但是這種聯繫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 “這些人很可能是先有了抑鬱症, 然後才登錄社交媒體, 希望填補內心的空虛。 ”她在該大學的網站上說。 但她也補充說, 還有一種可能是, 社交媒體導致了抑鬱症, 而抑鬱症又導致人們更多地使用社交媒體。

匹茲堡大學媒體、技術和健康研究中心的主管布賴恩·普裡馬克博士稱, 並不是所有的社交媒體互動或使用情況都是一樣的。 “將來的研究應該考察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是積極的,

還是消極的;是對抗性的, 還是支持性的, 並由此確定它們對於用戶患抑鬱症的影響。 ”他說。

成因1

虛榮心作祟

典型案例:支付寶曬帳單、朋友圈曬步數

人際交往中常會出現攀比現象, 比利益的差異、比身份的差異、比名譽的差異。 一般來說人與人的差異小時、相對公平時的攀比會減弱;如果人與人的差異過大, 攀比的可能性也會縮小。 只有當人際間的旗鼓相當, 實力懸殊不大時, 攀比的可能性會加大, 係數會提高。 “我的花樣生活”——2015年度支付寶個人帳單活動遠不及“我和微信的故事”火熱, 因為曬帳單直接與金錢掛鉤。 也許你只是想分享一下財務使用情況, 可能在別人的眼裡你就是在秀優越, 會遭到抵觸。

微信的資料分享使此次分享的差異化縮小, 成為人人都能以此“炫耀”的一個關鍵點, 使得這次活動成為了全民參與的一場運動。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虛榮心, 大家對表揚或讚美都會有一種渴求。 而清晰的數字更容易激起攀比的欲望。 自己是第幾位微信用戶、有多少微信好友, 一年收了多少個紅包、去了多少個地方, 獲得了多少個贊, 走了多少步……這些資料拿出來分享可以讓大家對你有個整體認知度。 收到的紅包蠻多、獲得的贊不少, 對朋友圈裡的朋友們來說, 意味著你人緣很好。 今年去的地方比較多, 說明你有錢又有閑, 又懂得體驗生活, 著實會讓朋友們羡慕不已。

成因2

資訊不對等

典型案例:“今天是騰訊老闆馬化騰生日”

“今天是騰訊老闆馬化騰的生日,

只要把這個消息發給兩個群, 就能升4級, 我已經試過了, 10秒鐘就能升4級, 不相信也要試試, 反正沒壞處。 今天是騰訊公司總裁馬化騰的生日, 送每人100Q幣, 要把本消息發兩群以上, 聽說五個人都試了, 真有100Q幣, 發4個群10秒以後再看看你的頭像。 ”這段話是不是很熟悉?

你的一些常識, 可能對於一些身邊的朋友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因為轉發的動機在於是否有價值, 而不是是否絕對正確或是否有效。 所以很多缺乏互聯網基本常識的人都不會去求證這件事情, 直接進行轉發。 但是更多的是出於對朋友們好心, 這類人群中年人群佔據大多數。

成因3

好奇害死貓

典型案例:做朋友圈測試資訊被洩露

“測一測你的前世是誰”“測一測2016年你的時運”“測一測你未來的身價是多少”……微信朋友圈裡的這些測試遊戲您一定不陌生,

很多人出於好奇會進行測試。 殊不知, 這些看似有趣的測試遊戲其實暗藏玄機。 市公安局網警支隊提醒, 這類測試遊戲可能會竊取測試者的個人資訊, 建議市民少玩這類測試遊戲。

據市民楊先生介紹, 他喜歡玩微信朋友圈裡的各種測試遊戲, 雖然測試結果並不可信, 但因操作簡單且有趣, 他身邊很多朋友都樂意玩。 最近幾天, 他頻頻接到各種推銷電話和廣告短信, 但他並沒有辦理過任何可能洩露自己個人資訊的業務。 仔細回想後, 他覺得可能和玩微信朋友圈裡的測試遊戲有關, 因為很多測試遊戲都要求輸入姓名、年齡、手機號碼等個人資訊。

民警提醒,市民要提防這類測試遊戲,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微信朋友圈裡的任何遊戲都要小心,儘量不要填寫個人的真實姓名、手機號碼,以防個人資訊洩露。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據中新社

沉迷朋友圈 這些症狀你有嗎?

個人症狀

網上無話不談 見面無話可說

網路社交成為當下最時髦的交友方式,不少青年因長期沉迷于網路交友患上“網路社交依賴症”,他們通過網路交友、戀愛,在網上無話不談,見面時卻感覺無話可說。記者通過採訪瞭解到,不少內地青年對網路產成了強烈的依賴感,一打開電腦就習慣性登入QQ、MSN等社交工具,根據自己的心情變化更換個性簽名,在網上與朋友無話不說,見面時卻無話可說……這種現象被一些心理學家稱為“網路社交依賴症”。

“我和前任女友是通過網路認識的,但交往一年就分手了。”說起已分手的網戀對象,南昌市民陳亞方依然難掩悲傷情緒。陳亞方說,“和前任女友在網上聊天時可以沒完沒了說個不停,但見面了卻不知道要說什麼,總感覺不自在,表情也顯得不自然。”

集體症狀

A4過了又IPHONE 曬腰曬腿一窩蜂

重慶晚報訊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網路爆款A4腰,成為大眾秀身材的熱門話題。然而,A4腰餘熱未散,Iphone6腿又火遍了朋友圈。如果你的Iphone6剛好能將你雙腿併攏後的膝蓋完全遮住,恭喜你,你就有一雙iphone6腿,而一部Iphone6的長度是13.8cm。

重慶協和心理顧問事務所所長譚剛強表示,最近這種現象層出不窮,大眾紛紛效仿,除了愛美之心外,還因為事情具有一定獨特性,容易複製。加之社交媒體將原本分散的群體聚集起來,大大增加了擴散範圍。而且大腦有一個特點,多次重複容易產生快感,所以這樣的話題才更容易引起效仿。當然了,A4紙和Iphone6這類物品隨處可見,也大大增加了網友的參與度。(趙幫清)

怎麼破?

嚴格控制上網時間

華東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舒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何正確認識網路,是走出“網路社交依賴症”的有效方法。心理專家建議,過度依賴網路社交的人首先要嚴格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情感宣洩方式。與此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應當多與親人、朋友溝通,在工作中,努力讓自己獲得更多成就。

民警提醒,市民要提防這類測試遊戲,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微信朋友圈裡的任何遊戲都要小心,儘量不要填寫個人的真實姓名、手機號碼,以防個人資訊洩露。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據中新社

沉迷朋友圈 這些症狀你有嗎?

個人症狀

網上無話不談 見面無話可說

網路社交成為當下最時髦的交友方式,不少青年因長期沉迷于網路交友患上“網路社交依賴症”,他們通過網路交友、戀愛,在網上無話不談,見面時卻感覺無話可說。記者通過採訪瞭解到,不少內地青年對網路產成了強烈的依賴感,一打開電腦就習慣性登入QQ、MSN等社交工具,根據自己的心情變化更換個性簽名,在網上與朋友無話不說,見面時卻無話可說……這種現象被一些心理學家稱為“網路社交依賴症”。

“我和前任女友是通過網路認識的,但交往一年就分手了。”說起已分手的網戀對象,南昌市民陳亞方依然難掩悲傷情緒。陳亞方說,“和前任女友在網上聊天時可以沒完沒了說個不停,但見面了卻不知道要說什麼,總感覺不自在,表情也顯得不自然。”

集體症狀

A4過了又IPHONE 曬腰曬腿一窩蜂

重慶晚報訊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網路爆款A4腰,成為大眾秀身材的熱門話題。然而,A4腰餘熱未散,Iphone6腿又火遍了朋友圈。如果你的Iphone6剛好能將你雙腿併攏後的膝蓋完全遮住,恭喜你,你就有一雙iphone6腿,而一部Iphone6的長度是13.8cm。

重慶協和心理顧問事務所所長譚剛強表示,最近這種現象層出不窮,大眾紛紛效仿,除了愛美之心外,還因為事情具有一定獨特性,容易複製。加之社交媒體將原本分散的群體聚集起來,大大增加了擴散範圍。而且大腦有一個特點,多次重複容易產生快感,所以這樣的話題才更容易引起效仿。當然了,A4紙和Iphone6這類物品隨處可見,也大大增加了網友的參與度。(趙幫清)

怎麼破?

嚴格控制上網時間

華東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舒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何正確認識網路,是走出“網路社交依賴症”的有效方法。心理專家建議,過度依賴網路社交的人首先要嚴格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情感宣洩方式。與此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應當多與親人、朋友溝通,在工作中,努力讓自己獲得更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