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三成女性受尿失禁困擾 年齡是尿失禁發生危險因素

每年6月份的最後一周, 是“世界尿失禁周”。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張曉薇主任介紹, 我國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為31%, 但其中只有7%的人到醫院就診。 尿失禁之所以“偏愛”女性, 是因為女性要經歷懷孕、分娩這一系列過程, 在此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骨盆底肌肉、神經受損, 導致對尿道的控制力減弱, 日後在腹壓力突然增大時, 就會更容易出現“漏尿”現象。

尿失禁是指無法用意識控制、不由自主的尿液漏出現象, 是女性常見的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 發生幾率也會逐漸提高。 導致尿失禁的原因很多,

先天體質因素、後天的懷孕和分娩、慢性肺部疾病或從事重體力勞動等因素, 都有可能造成尿失禁。

有調查顯示, 年齡是尿失禁發生的危險因素, 年齡68歲以上的女性發生尿失禁的風險是18-27歲女性的8.74倍。 此外, 多次分娩、巨大胎兒、自身體重過高都可能增加尿失禁的風險。 張曉薇主任指出, 妊娠期尿失禁的出現率為30%左右, 產後尿失禁的發生概率為30%-40%。 然而, 很多產後媽媽出現漏尿症狀時, 並未認識到這是一種疾病, 更有甚者煒疾忌醫, 以至於一拖再拖, 導致最後病情加重, 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品質。

“尿失禁主要分為壓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功能性尿失禁, 其中壓力性尿失禁最為普遍。 ”張曉薇主任表示, 壓力性尿失禁是由腹部受到壓力時尿液不自主流出,

往往由於大笑, 咳嗽, 打噴嚏, 運動或者爬樓梯時發生。

對於輕度壓力性尿失禁患者, 可以採用非手術治療, 例如加強盆底鍛煉, 就能有效改善問題;藥物治療則主要針對急迫性尿失禁, 以暫時控制住和減輕症狀為主;而對於重度尿失禁患者則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據瞭解, 近年來醫學界比較認可的是尿道中段“吊帶”(TVT)術式, 也就是通過小切口, 將一種專門的吊帶置入, 將患者鬆弛的尿道托起, 從而最大限度糾正患者的失禁問題。

“一般來說, 輕、中度的尿失禁先做盆底康復治療, 重度尿失禁就應該手術治療。 雖說如此, 但也並非絕對。 ”張曉薇主任表示, 是否手術還要依據患者的困擾度來決定,

通常患者會先接受康復治療, 若無效之後再進行手術, 但如果輕中、度的尿失禁患者感到非常困擾, 那麼也可以選擇手術。

尿失禁除了令人身體不適, 更重要的是, 它會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心理健康, 被稱為“不致命的社交癌”。 張曉薇主任表示, 在門診中曾遇到一些尿失禁患者, 一到門診就哭訴, 由於尿失禁, 自己已經無法上班, 壓力倍增。 對此, 她表示, 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不要覺得難以啟齒, 尿失禁是可以治癒的。

南方日報 趙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