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專家警惕:單車騎太久有損前列腺

黃健

林天歆

許可慰

江春

本次的名醫大講堂, 八成參與者為中老年男性。

本次名醫大講堂的主講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一級主任醫師黃健教授。

名醫大講堂

共用單車的盛行, 為近年來席捲全國的“騎行熱”再添一把火。 然而你可知道, 騎行時間超過半小時, 前列腺可能吃不消。 3月22日, 在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聯合舉行的 “呵護人體下水道之名家妙招”專場上, 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領銜的“名醫天團”, 全方位介紹了膀胱癌、腎癌、前列腺癌、腎結石、前列腺增生的防治知識。 專家指出, 血尿、尿頻、尿痛等, 都是有“人體下水道”之稱的泌尿系統發出的警報, 需要高度重視。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何家 通訊員朱素穎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偉榮

主講嘉賓

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一級主任醫師黃健教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泌尿系腫瘤專科主任林天歆教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泌尿系結石專科主任許可慰教授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泌尿系腫瘤專科副主任江春教授

現場:

到老才知健康最可貴

現場座無虛席, 八成參與者為中老年男性, 是名醫大講堂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男性主場”。 68歲的陳伯住在曉港灣社區, “我從街道辦得知了這次講座的消息。 ”陳伯說, 自己非常關注泌尿系統健康, 之前聽過林天歆教授講課, 此次希望能瞭解更多知識。

在一眾中老年街坊中, 兩位年輕聽眾格外顯眼。 23歲的陳先生和朋友當天早上5時30分就起床, 從羅定開車到廣州聽講。 “朋友有腎結石, 他痛起來非常難受, 所以今天非常關注腎結石防治的資訊。 ”陳先生表示, 沒想到對健康話題感興趣的年輕人不多。 受訪的阿伯則感慨:“年輕時咬牙當硬漢, 到老才知道健康最可貴。 ”

當天, 健康有約(微信號gzrbjkgj)、廣州參考APP與大洋網健康頻道對講座進行了視頻和文字直播。 有年輕男粉絲在後臺留言戲稱:“聽得膀胱一緊, 長知識了。 ”88歲的李伯則帶著攝像機到現場錄製視頻, 他說: “我參加過好幾場名醫大講堂, 今天有些街坊來不了, 我就拍下有用的內容, 回去讓他們學習。 ”

花絮:

機器人助手“很乖”

近年來,在泌尿外科治療領域,“機器人手術”成為公眾最關注的話題。作為國內腹腔鏡治療泌尿系腫瘤“第一人”,黃健教授不久前完成了個人第100台由“達芬奇”機器人輔助的泌尿外科手術。現場有聽眾好奇地問他:“機器人做手術,靠不靠譜啊?萬一機器人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機器人當然靠譜。大家可能誤解了,機器人不是自主做手術,而是給醫生當手術助手。”黃健教授幽默地形容,在醫生的操控下,機器人“很乖”,操作手術刀的機械臂比醫生的手要穩,不會顫抖。萬一死機,在系統設置的限制下,它會立即停止動作,不會失控。

儘管機器人輔助手術有諸多優越性,但要請動它,花費並不便宜。“單單它的造價就高達數千萬元,根據物價局規定,一開機就要上萬元,加上耗材成本高,整體費用相當可觀。”黃健指出,除了經濟方面的考慮,還要看病情。一些複雜、疑難的手術,機器人操作起來較為困難,仍要外科醫生親自上臺處理。

黃健:發現血尿應儘快檢查尿常規

一開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就講了近期接診的一個患者的故事:60歲的廣州人陳伯,吸煙40餘年。一年半前尿色變得像洗肉水樣,沒有疼痛及其他不適。“他覺得只是‘熱氣’,喝了涼茶,尿色變清了,但幾個月後尿色又變得很紅,喝涼茶不管用。他又找了一老中醫開了幾劑中藥,尿又不紅了。”黃健說,直到最近,陳伯尿色變得鮮紅,有很多血塊,且排尿困難,才到醫院就診,這時才發現自己得了膀胱癌,已經中晚期,不得不做手術將整個膀胱切除。

“如果他能早點識破血尿發出的警報就好了!”黃健指出,除了泌尿系統的感染、前列腺增生之外,膀胱癌、前列腺癌、輸尿管癌、腎盂癌、腎癌、尿道癌等腫瘤,也會導致血尿。因此,一旦發現有血尿,應儘快到泌尿外科檢查尿常規,如果檢驗結果異常,則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檢查。

黃健還給大家一個小貼士:血尿可能是很多疾病的表現,血尿的嚴重程度未必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腰痛後血尿多為結石所致,血尿伴尿路刺激症狀,多為出血性膀胱炎。而尿全程、間歇性、無痛性的肉眼血尿,則需警惕惡性腫瘤的風險。

林天歆:少吃肥膩油炸食物預防前列腺癌

堪稱“低調”的前列腺癌在中老年男性中高發。“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雖然低,但患者群體龐大。”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泌尿系腫瘤專科主任林天歆教授指出,一旦發生骨轉移,前列腺癌患者只能切除睾丸,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林天歆指出,前列腺癌的低調之處在於早期沒有特異症狀。有些患者可能因同時有前列腺增生,會出現小便習慣的改變,例如尿頻、尿急、尿痛,隨著病情的進展,出現尿瀦留、血尿。到了晚期症狀則會出現骨骼痛、疲勞、體重減輕、腿部腫脹等症狀。

《中國指南》建議,50歲以上的有下尿路症狀的男性,應該每年進行常規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和直腸指檢。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應該從45歲開始定期檢查、隨訪。直腸指檢異常且有骨痛、骨折等臨床指征的男性,應進行PSA檢查。

前列腺癌沒有明確的有針對性的預防方法。“高脂飲食會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而通過體育鍛煉來改善免疫力有助於預防前列腺癌。”林天歆建議,從年輕時做起,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肥膩和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大豆和全麥麵包。

許可慰:應對腎結石要注意飲食多喝水

“廣東是全球腎結石高發地區之一,每10~20個人中就有一人中招。”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系結石專科主任許可慰教授指出,腎結石發作時的劇烈疼痛,靠口服止痛藥都搞不掂,只能到醫院打鎮痛針。許可慰建議,要預防腎結石,飲食需得當。

首先,要科學地喝水。成年男性飲水為每天2500~3000 毫升,女性和心肺腎功能正常的老人每天要喝水2000~2500 毫升。夏天或者在活動後,飲水量還要適當增加。平時要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除白天飲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後也需飲水。

預防結石多吃三類食物,即乳製品、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6的食品,可降低患腎結石的風險。許可慰指出,八成結石屬於草酸結石, 如果不想長結石,則應該少吃四大類食物。

富含草酸鹽的食物要少吃,如甜菜、巧克力、咖啡、可樂、堅果、歐芹、花生、菠菜、草莓、茶以及小麥麩皮等。

因為動物蛋白會加速在尿液中產生尿酸和鈣,從而導致結石的形成,因此對肉類和某些魚類不宜貪嘴。

食物中的嘌呤會降解成尿酸,預防結石需要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包括各類海鮮。

此外,對於腎結石患者而言,維生素C會被機體轉化成草酸鹽,因此不要服用大劑量補充維生素C的藥物。

江春:騎自行車太久容易誘發前列腺問題

“如果年過45歲的男性常出現尿頻、尿急等症狀,最好到醫院檢查,看看是否被前列腺增生‘盯’上。”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系腫瘤專科副主任江春教授指出,60歲的男性中約50%有前列腺增生問題,80歲以上的人群則有高達80%的比例“中招”。

不健康的前列腺,會使中老年朋友生活品質直線下降。“由於晚上經常起夜,睡眠不好,外出時總有找不到廁所的焦慮。”江春教授指出,長此以往,前列腺增生壓迫尿道的情況將會加重,導致患者完全無法排尿。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自行服用藥物治療是無效的,必須去醫院。

前列腺增生患者不適宜騎自行車。“騎自行車不僅僅影響前列腺。”江春指出,據研究,法國自行車運動員的性功能比起同齡人來說是最低的。如果一定要騎自行車,騎行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自行車座也不能設置得太高、太硬。有前列腺疾病的人,也不適合久坐,特別是開車,因為開車時溫度比較高,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近年來,在泌尿外科治療領域,“機器人手術”成為公眾最關注的話題。作為國內腹腔鏡治療泌尿系腫瘤“第一人”,黃健教授不久前完成了個人第100台由“達芬奇”機器人輔助的泌尿外科手術。現場有聽眾好奇地問他:“機器人做手術,靠不靠譜啊?萬一機器人控制不住自己,怎麼辦?”

“機器人當然靠譜。大家可能誤解了,機器人不是自主做手術,而是給醫生當手術助手。”黃健教授幽默地形容,在醫生的操控下,機器人“很乖”,操作手術刀的機械臂比醫生的手要穩,不會顫抖。萬一死機,在系統設置的限制下,它會立即停止動作,不會失控。

儘管機器人輔助手術有諸多優越性,但要請動它,花費並不便宜。“單單它的造價就高達數千萬元,根據物價局規定,一開機就要上萬元,加上耗材成本高,整體費用相當可觀。”黃健指出,除了經濟方面的考慮,還要看病情。一些複雜、疑難的手術,機器人操作起來較為困難,仍要外科醫生親自上臺處理。

黃健:發現血尿應儘快檢查尿常規

一開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就講了近期接診的一個患者的故事:60歲的廣州人陳伯,吸煙40餘年。一年半前尿色變得像洗肉水樣,沒有疼痛及其他不適。“他覺得只是‘熱氣’,喝了涼茶,尿色變清了,但幾個月後尿色又變得很紅,喝涼茶不管用。他又找了一老中醫開了幾劑中藥,尿又不紅了。”黃健說,直到最近,陳伯尿色變得鮮紅,有很多血塊,且排尿困難,才到醫院就診,這時才發現自己得了膀胱癌,已經中晚期,不得不做手術將整個膀胱切除。

“如果他能早點識破血尿發出的警報就好了!”黃健指出,除了泌尿系統的感染、前列腺增生之外,膀胱癌、前列腺癌、輸尿管癌、腎盂癌、腎癌、尿道癌等腫瘤,也會導致血尿。因此,一旦發現有血尿,應儘快到泌尿外科檢查尿常規,如果檢驗結果異常,則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檢查。

黃健還給大家一個小貼士:血尿可能是很多疾病的表現,血尿的嚴重程度未必與疾病的嚴重程度相關。腰痛後血尿多為結石所致,血尿伴尿路刺激症狀,多為出血性膀胱炎。而尿全程、間歇性、無痛性的肉眼血尿,則需警惕惡性腫瘤的風險。

林天歆:少吃肥膩油炸食物預防前列腺癌

堪稱“低調”的前列腺癌在中老年男性中高發。“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雖然低,但患者群體龐大。”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泌尿系腫瘤專科主任林天歆教授指出,一旦發生骨轉移,前列腺癌患者只能切除睾丸,嚴重者還會危及生命。

林天歆指出,前列腺癌的低調之處在於早期沒有特異症狀。有些患者可能因同時有前列腺增生,會出現小便習慣的改變,例如尿頻、尿急、尿痛,隨著病情的進展,出現尿瀦留、血尿。到了晚期症狀則會出現骨骼痛、疲勞、體重減輕、腿部腫脹等症狀。

《中國指南》建議,50歲以上的有下尿路症狀的男性,應該每年進行常規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和直腸指檢。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應該從45歲開始定期檢查、隨訪。直腸指檢異常且有骨痛、骨折等臨床指征的男性,應進行PSA檢查。

前列腺癌沒有明確的有針對性的預防方法。“高脂飲食會增加前列腺癌的發病率,而通過體育鍛煉來改善免疫力有助於預防前列腺癌。”林天歆建議,從年輕時做起,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肥膩和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大豆和全麥麵包。

許可慰:應對腎結石要注意飲食多喝水

“廣東是全球腎結石高發地區之一,每10~20個人中就有一人中招。”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系結石專科主任許可慰教授指出,腎結石發作時的劇烈疼痛,靠口服止痛藥都搞不掂,只能到醫院打鎮痛針。許可慰建議,要預防腎結石,飲食需得當。

首先,要科學地喝水。成年男性飲水為每天2500~3000 毫升,女性和心肺腎功能正常的老人每天要喝水2000~2500 毫升。夏天或者在活動後,飲水量還要適當增加。平時要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除白天飲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後也需飲水。

預防結石多吃三類食物,即乳製品、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6的食品,可降低患腎結石的風險。許可慰指出,八成結石屬於草酸結石, 如果不想長結石,則應該少吃四大類食物。

富含草酸鹽的食物要少吃,如甜菜、巧克力、咖啡、可樂、堅果、歐芹、花生、菠菜、草莓、茶以及小麥麩皮等。

因為動物蛋白會加速在尿液中產生尿酸和鈣,從而導致結石的形成,因此對肉類和某些魚類不宜貪嘴。

食物中的嘌呤會降解成尿酸,預防結石需要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包括各類海鮮。

此外,對於腎結石患者而言,維生素C會被機體轉化成草酸鹽,因此不要服用大劑量補充維生素C的藥物。

江春:騎自行車太久容易誘發前列腺問題

“如果年過45歲的男性常出現尿頻、尿急等症狀,最好到醫院檢查,看看是否被前列腺增生‘盯’上。”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系腫瘤專科副主任江春教授指出,60歲的男性中約50%有前列腺增生問題,80歲以上的人群則有高達80%的比例“中招”。

不健康的前列腺,會使中老年朋友生活品質直線下降。“由於晚上經常起夜,睡眠不好,外出時總有找不到廁所的焦慮。”江春教授指出,長此以往,前列腺增生壓迫尿道的情況將會加重,導致患者完全無法排尿。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自行服用藥物治療是無效的,必須去醫院。

前列腺增生患者不適宜騎自行車。“騎自行車不僅僅影響前列腺。”江春指出,據研究,法國自行車運動員的性功能比起同齡人來說是最低的。如果一定要騎自行車,騎行時間不宜超過30分鐘。自行車座也不能設置得太高、太硬。有前列腺疾病的人,也不適合久坐,特別是開車,因為開車時溫度比較高,可能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