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桂枝芍藥知母湯的功效與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 就會患有一些疾病, 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 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 對桂枝芍藥知母湯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 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瞭解,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 桂枝12克 芍藥9克 甘草6克 麻黃12克 生薑15克 白術15克 知母12克 防風12克 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 治諸肢節疼痛, 身體尪羸, 腳腫如脫, 頭眩短氣, 溫溫欲吐者。

【用法用量】 上九味, 以水700毫升, 煮取210毫升, 每次溫服70毫升, 日三服。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 桂芍知母湯

【處方】 桂枝4兩, 芍藥3兩, 甘草2兩, 麻黃2兩, 生薑5兩, 白術5兩, 知母4兩, 防風4兩, 附子2枚(炮)。

【功能主治】 通陽行痹, 祛風逐濕, 和營止痛。 清熱, 散寒, 通絡, 活血, 補虛。 主諸肢節疼痛, 身體尪羸, 腳腫如脫, 頭眩短氣, 溫溫欲吐。 風毒腫痛, 憎寒壯熱, 渴而脈數;痘瘡將欲成膿而不能十分貫膿, 或過期不結痂。

【用法用量】 桂芍知母湯(《沈注金匱要略》卷五)。

【各家論述】 ①《金匱玉函經二注》:桂枝治風, 麻黃治寒, 白術治濕, 防風佐桂, 附子佐麻黃、白術。 其芍藥、生薑、甘草亦和發其營衛, 如桂枝湯例也。 知母治腳腫, 引諸藥祛邪益氣力;附子行藥勢, 為開痹大劑。 然分兩多而水少, 恐分其服而非1劑也。 ②《沈注金匱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 乃脾胃肝腎俱虛, 足三陰表裡皆痹, 難拘一經主治, 故用桂枝、芍藥、甘、術調和營衛, 充益五臟之元;麻黃、防風、生薑開腠行痹而驅風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節;經謂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

以附子行陽燥濕除寒為佐也。 ③《金匱要略心典》:桂枝、麻黃、防風, 散濕於表;芍藥、知母、甘草, 除熱於中;白術、附子, 驅濕於下;而用生薑最多, 以止嘔降逆。 為濕熱外傷肢節, 而複上沖心胃之治法也。

【臨床應用】 ①曆節《經方實驗錄》:耿右, 初診:一身肢節疼痛, 腳痛, 足脛冷, 日晡所發熱, 脈沉而滑, 此為曆節。 宜桂枝芍藥知母湯;川桂枝5錢, 赤白芍各3錢, 生甘草3錢, 生麻黃3錢, 熟附塊5錢, 生白術5錢, 肥知母5錢, 青防風5錢, 生薑1塊(打)。 二診:腰痛略減, 日晡所熱度較低, 惟手足酸痛如故。 仍宜前法:川桂枝5錢, 赤白芍各5錢, 生甘草3錢, 淨麻黃4錢, 蒼白術各5錢, 肥知母5錢, 青防風4錢, 生薑1塊(打), 鹹附子3錢(生用勿泡)。 ②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醫雜誌》(1981;1:38):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32例,

結果治癒14例(1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素), 顯效6例, 有效10例(3例加用強的松和四環素),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3.7%, 有效病例平均服藥21.6劑。 治療後化驗指標的變化:類風濕因數轉為陰性的27例(84.4%);抗“O”滴度下降;全血粘度(比)、血漿粘度(比)、紅細胞電泳時間(秒)均有明顯下降, 和治療前相比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血沉未見明顯下降, 未恢復正常範圍。

【摘錄】 《金匱》卷上

桂枝芍藥知母湯採用傳統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製成, 對一些病症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 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 對一些患者來說, 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