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魚刺卡嗓子了怎麼辦

在社交網路蓬勃興盛的今天, 各種特殊病例也被當做賣點不斷傳播, “卡魚骨結果大動脈破潰出血致死”之類的故事屢見不鮮。 聽得多了, 很多人難免有談“魚”色變之勢, 來門急診的不少患者會糾結“卡在裡面不會感染了吧”“我不會也卡在主動脈上了吧”, 即使醫生反復解釋也未必能疏解。 那如何正確應對“骨鯁在喉”這種情況而不至於走入誤區呢?天天養生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

魚刺卡喉?魚刺卡咽!

俗話講“如鯁在喉”, 但實際上, 人體進食和呼吸是兩條通路。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大小腸, 呼吸道則包括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

咽部是兩者的共用通道。 而卡魚骨最高發最常見的部位就是咽部, 其他少見的存留部位包括食管、口腔、胃和腸道等, 真正的喉部異物則很少見。

會卡住的除了刺狀魚骨外, 也可能是魚頭蓋等處的片狀骨, 前者易存留於咽部, 後者易存留於食管狹窄處。

在咽部, 魚骨會卡住的常見部位包括扁桃體、舌根和下嚥部梨狀窩。 只有卡在扁桃體內側的魚骨張嘴就比較容易發現, 如果卡在扁桃體上隱窩、扁桃體下極、舌根、會厭穀和梨狀窩等部位, 就只能依靠耳鼻咽喉科醫生通過不同的檢查方式來尋找了。

及時就醫, 別慌張

吃魚時咽部突然有刺痛感, 那可能就是卡魚骨了, 首先不要慌張, 不要用食物強噎, 也不要嘗試喝醋以軟化魚骨, 假如醋有那麼強效, 先軟化的也不是魚骨。 當刺痛感不能自行緩解時, 最安全有效的取出辦法是至醫院急診, 由耳鼻咽喉科醫生檢查後取出。

醫生檢查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 並非每個患者都能一下子檢查得很清楚,

有可能需要做喉鏡進一步檢查。 咽部沒有發現異物時, 甚至需要做食道鋇餐或CT檢查。 如果夜間不能做檢查, 第二天務必至門診完成。

提供給醫生準確的資訊是很有説明的, 比如疼痛在左邊還是右邊或是中間, 比如疼痛的大致部位, 若是胸骨後疼痛, 則食管異物的可能性更大, 應更積極做食管的影像檢查。 比如卡異物的時間過長伴有發熱, 則有感染甚至穿孔等可能。

不過, 並不是咽喉疼痛就一定有骨刺還卡在那裡, 刺傷和劃傷也可以有疼痛不適。 所以有時只能觀察, 如果疼痛沒有緩解甚至加重再就診。

不同部位的魚骨取出來的難度分佈從非常容易到極其困難, 簡單的10秒即可處理完畢, 複雜的病例可能需要全身麻醉做食管鏡,

甚至需要做開胸手術處理大血管。 每個人每一次卡魚骨的部位也不一定相同, 可能前一次很好取, 下一次就很困難。

任何一種病都可能出現併發症, 最嚴重的併發症可能導致生命無法挽救, 但最嚴重的併發症發生的幾率很低, 不需要過於擔心, 也不要忽視, 遵循醫生的診治意見即可。

還要記住一點, 醫院的人員和檢查設備永遠是白天比夜間和週末齊全, 門診比急診齊全。 中午卡的魚骨不要等下午下班再上醫院, 那時醫院門診也下班了。

預防永遠是第一位

魚骨是消化道最常見的異物, 其次是棗核、假牙以及其他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對於咽喉和食管異物, 預防永遠是第一位的, 吃飯時要細嚼慢嚥,

勿說笑;兒童和老年人(尤其是戴假牙的老年人)若要吃魚, 儘量吃魚丸, 老年人儘量不要吃含棗核的棗糕、粽子或粥等。

總之, 吃魚卡魚骨自古有之, 不陌生也不可怕, 只要合理應對和處理, 大部分情況下, 很快就又是一條好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