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新木薑子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Xīn Mù Jiānɡ Z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金毛新木薑子或浙江新木薑子的根或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Neolitsea aurata(Hayata)Koidz.[Litsea aurata Hayata]2.Neolitsea aurata(Hayata)Koidz.var.chekiangensis(Nakai)Yang et P.H.Huang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洗淨, 鮮用, 或切段曬乾。

【原形態】

1.金毛新木姜子喬木, 高達14m。 幼枝黃褐色或紅褐色, 有鏽色短柔毛;頂芽圓錐形, 鱗片外面被絲狀短柔毛, 邊緣有鏽色睫毛。 葉互生或聚生於枝頂呈輪生狀;葉柄長7-15mm, 被鏽色短柔毛;葉片長圓形、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卵形, 長8-14cm, 寬2.5-4cm, 先端鐮刀狀漸尖或漸尖, 基部楔形或近圓形, 全緣, 革質, 下面密被金黃色絹毛, 稀具棕紅色絹狀毛。 傘形花序3-5簇生於枝頂或節間;花單性,

雌雄異株;花破裂片4, 橢圓形, 長約3mm;能育雄蕊6, 排成3輪, 花絲基部有柔毛, 第3輪基部腺體有柄, 花藥4室;雌花具雌蕊1枚, 無毛, 花柱明顯, 柱頭盾狀。 果橢圓形, 直徑約8mm;果托淺盤狀, 直徑3-4mm;果梗長5-7mm, 先端略增粗, 有稀疏柔毛。 花期2-3月, 果熟期9-10月。

2.浙江新木姜子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 較狹窄, 寬0.9-2.4cm, 下麵薄被棕黃色絲狀毛, 毛易脫落, 近于無毛, 具白粉。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金毛新木薑子生於山坡林緣或雜木林中。

2.浙江新木薑子生於山地雜林中。

資源分佈:1.金毛新木姜子分佈於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

2.浙江新木姜子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

【化學成份】金毛新木薑子樹皮中含有木薑子堿(laurolitsine),

木姜子辛(litsericine), N-甲基本姜子辛(N-methyllitsericine), 右旋番荔枝堿(anonaine)和左旋斑點亞洲罌粟堿(roemerine)。

【性味】辛;溫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利水消腫。 主脘腹脹痛;水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根9-30g, 樹皮9-12g;或研末沖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