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絹毛苣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拼音名】Juàn Máo Jù

【別名】掃工色爾布(藏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絹毛苣的全草。 7~9月採收。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有白色乳汁, 高4~25釐米。 莖膨大而中空。 葉倒披針形、線形或披針形, 先端鈍或圓形, 全緣或稍有齒。 頭狀花序密集於莖端;小花黃色;冠毛白色。

【生境分佈】多生長于高山草地。 分佈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 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利濕, 止痛。 治跌打損傷, 咽喉腫痛, 風濕疼痛, 炎症發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