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結腸炎中藥治療有效果嗎?

很多人應該都有聽說過結腸炎, 結腸炎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可能會造成的死亡。 而且它發作起來也是非常痛苦的。 但同時, 結腸炎也很難治癒。 雖然很多人想要及時的擺脫康復, 但是治療的方法雖然很多, 有效果的確非常少。 其中有種方法就是利用中藥來治療, 利用中藥來治療其實是有一定的效果, 而且還可以幫助護理身體。

一、馬齒莧湯治腸炎

【功能主治】治腸炎, 腹瀉 。

【 偏方 組成】馬齒莧 60克,大蒜 (搗成蒜泥 )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馬齒莧煎湯,沖服蒜泥,加紅糖適量。 頓服,每日 2~3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患愈 21例,其中痊癒 20例,無效 1例,有效率為 95.2%。

二、白芍白術治腸炎

【功能主治】養血柔肝,行氣止痛。 主治慢性腸炎。

【偏方組成】炒白芍 25克,炒白術 15克,陳皮 6克,防風 10克。

【用法用量】每日 1劑 ; 水煎,分 2次服。

【病例驗證】 治療 慢性腸炎 35例, 痊癒 28例 (占 80%), 好轉 5例 (占 14.25%), 無效 2例 (占 5.7%),總有效率為 94.3%。

三、葛根黃芪治腸炎

【功能主治】理氣止痛,健脾止瀉。 主治急性腸炎。

【偏方組成】粉葛根 6克,淡黃岑 6克,川黃連2.4克,苦參片 3克,川黃 柏 3克, 廣木香 2.4克 (後入 ) , 青、 陳皮各 3克, 金銀花 (炒 )9克, 赤茯苓 9克, 炮薑炭 2.4克,車前子 (包 )9克。

【用法用量】每日 1劑,水煎,分 2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急性腸炎19例,其中痊癒 12例 (占 63.1%),好轉 6例 (占 31。

6%),無效 1例。 總有效率為 94.7%。

四、車前子金銀花治腸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腸胃炎。

【偏方組成】車前子 20克,金銀花 15克,防風、川黃連克 10克,雞內金 8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每日 1劑,分 2~3次口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急性胃腸炎患者 39例,經用藥 3~6劑後,均獲治 愈。

五、仙鶴草桔梗治腸炎

【功能主治】補脾斂陰,清化濕熱。 主治久瀉,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 及慢性結腸炎,經常泄瀉,時輕時劇,時作時休,作則 腹痛 ,腹脹,大便溏薄, 夾有粘液,間見少許膿血,反復發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組成】仙鶴草 30克,桔梗 6克,烏梅炭 4克,白槿花 9克,炒白術 9克,廣木香 5克,生白芍 9克,炒檳榔 10.2克,甘草 4克。

【用法用量】每日 1劑,水煎 2次,分 2次服。

【加減】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時,應另加鴉膽子 14粒,去殼分二次吞服 ; 慢性痢疾、慢性結腸炎肝鬱脾滯徵象較著者,去檳榔,加柴胡 4.5克,萆薛 15克,秦艽 9克 ; 腹痛甚愈,應加重白芍與甘草用量:白芍 15~30克、甘草 9~15克 ; 泄瀉日久,體虛氣弱,而腹脹不顯者,去木香、檳榔,加炙升麻 4.5克、黨 參 12克、炙芪 15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患者 98例,其中痊癒者 71例 (占 72.4%),好轉 25例 (占 25.5%),無效 2例 (占 2%),總有效率為 98%。

六、烏梅敗醬治腸炎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調氣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 長期腹瀉,大便粘滯或帶膿血,腹痛墜脹,或裡急後重,脘腹痞悶,納少乏力, 面色黃白,舌質暗滯,苔膩,脈弦緩滑。

【偏方組成】烏梅 12~15克,敗醬草 12克,黃連 4.5~6克,木香 (後下 )9克,當歸 10克,炒白芍 12~15克,炒枳實 10克,太子參 12克,炒白術 10克, 茯苓 15克,葛根 12克,炙甘草 6克。

【用法用量】每日 1劑,水煎,分 2次服。

【加減】後重甚者,加廣木香 3克、檳榔 6克以導滯行氣 ; 熱象明顯者,加 川黃連6克, 以清熱燥濕消炎 ; 病延日久者, 加肉桂 3克以厚腸化濕 ; 下腹脹滿者, 加炒萊菔子15克以下氣寬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