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運動無助於減肥?美媒文章引發爭論

□金陵晚報記者 馬堃

近日, 美國權威雜誌《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徒勞的鍛煉》引起了爭論, 文章中指出, 隨著運動越來越普及, 但肥胖的發生率依然呈上升趨勢。 文章認為, 消耗的能量與你的活動量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運動無助於減肥, 還不如控制飲食。 金陵晚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容城譽達國家級體質檢測中心的專家張利霞老師, 張老師表示, 已經有大量的研究和實例證明運動對於減脂有著有效的幫助作用, 而美國媒體這篇文章的很多論據都站不住腳, 這種說法太嘩眾取寵。

肥胖率增加 並不代表運動無效

美國媒體的文章表示, 從1988年到2006年, 女性的運動頻率翻了一倍還多, 男性的運動頻率也增加了50%, 但同期美國人的肥胖率從23%增長到了35%。 對此, 張利霞老師表示, 這個報導中有偷換概念之嫌, “體重減輕和肥胖率下降是兩個概念。 ”

張老師介紹說,

多項研究資料表明, 肥胖率的增長在近年來是一個大的趨勢, 人們越來越懶, 體力勞動、運動的次數減少, 讓肥胖率一直呈上升趨勢, 但是通過運動, 雖然不能完全改變肥胖率的增加, 依然會起到控制的作用。

對於肥胖率的統計, 張老師認為, 這和運動頻率的統計並不能完全相關聯, 增加的肥胖人群可能本來就是不參與運動的人群“其實運動對減肥是否有效直接看運動類人群和普通人群的肥胖比例就可以了, 這顯然是運動人群的肥胖比例低。 ”

衡量是否肥胖 體重並非唯一標準

在生活中, 我們往往以一個人的體重作為衡量他胖瘦的標準, 但張老師表示, 這並非是最科學的檢測標準, “如果繼續沿用BMI(體質指數, 俗稱體重)作為肥胖的評價方法,

那種練成‘忍者神龜’一樣身材的肌肉男, 可能也會被評價為肥胖, 這無形中增加了肥胖的檢出率。 ”

在合理科學的運動下, 我們體內的脂肪能夠進行轉化, 成為肌肉, 而肌肉的重量有時並不比脂肪的重量小。 在體重不變的情況下, 增加了肌肉減少了脂肪, 相信這也是眾多健身人群追求的效果。

張老師表示, 肌肉的增加和脂肪的減少, 會讓我們的身體受益, “能夠提升身體素質、包括對韌帶都有好處, 可以讓人們更加長壽。 ”

心情決定體質 運動能讓心情更舒暢

那麼是否肥胖的人群只需要通過運動就能完全控制體重了呢?張老師表示, 並非如此, “俗話說三分動七分吃, 合理的膳食搭配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對於肥胖的人群, 張老師建議, 首先不要吃高熱量的食物, 類似於肥肉、漢堡, “肥胖人群更加容易吸收這些食物, 變成脂肪。 如果喜歡吃肉, 可以吃瘦肉, 蔬菜和牛奶也可以補充進膳食功能表中。 ”

除了運動和飲食, 張老師介紹, 還有很多影響體質的因素, 甚至心情的好壞都會直接決定體質檢測的結果, “每天保持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 這並不是說著玩的, 我們在做國民體質檢測時, 發現人們心情不好時和心情好時檢測出來的結果完全不同, 可以明顯從資料中看出差別。 ”

她表示, 其實運動也是讓心情變得更加舒暢的方式, “運動其實就是發洩的一個過程, 將人們的不開心、不愉快發洩出去。 ”

《徒勞的鍛煉》文章節選

1、在美國,

人們比以往更熱衷於健身, 但是肥胖作為一種流行疾病卻越來越嚴重。

2、全球的情況也是如此, 在運動和肥胖率之間幾乎沒有關聯。 例如, 挪威人和日本人不像美國人那樣熱愛運動——但他們肥胖的幾率卻要小得多。

3、這或許是因為你所消耗的能量並不與你的活動量直接相關。

4、當然, 鍛煉仍然能夠幫助人們預防疾病, 但是, 對於應對超重問題來說, 控制飲食似乎是一個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