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胸椎中取出“小草莓” 是極罕見胸椎毛細血管瘤

廣州日報訊(記者伍仞通訊員胡穎儀、孫冰倩)日前,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一位70歲的老伯切除了胸椎椎管內毛細血管瘤。 據瞭解, 該腫瘤在國內外文獻中僅查到個案報導, 極為罕見。

70歲的劉伯平時腿腳還算俐落, 但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兩腳腳趾麻木、乏力, 走路不穩, 一星期後變得越來越嚴重。

家人起先以為是中風, 把他送往醫院急診。 不過, 經過醫生檢查, 劉伯的病因並非中風, 而是腰椎椎管內出現了一個腫瘤。 “核磁共振檢查顯示, 腫瘤大小為1.1釐米×1.4釐米, 由於它的存在, 第二、第三節胸椎椎管內的脊髓被壓得像紙一樣薄。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神經醫學部副主任寧波介紹。

當時, 醫生們尚不清楚椎管內的腫瘤是什麼性質。 但該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梁一鳴表示, 如果任由椎管內腫瘤繼續發展下去, 可能會發展到截癱、大小便失禁, 當腫瘤和周圍神經、血管粘連得更加緊密, 治療難度就大大增加:“椎管內的神經像草皮, 腫瘤就像石頭, 把壓著草皮的石頭取掉, 草皮有可能可以重新生長, 但如果壓迫得時間過長, 草皮就永久不能恢復了。 因此對於椎管內腫瘤, 一般是發現一例做一例, 要進行限期手術及早切除。 ”

寧波表示, 由於劉伯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房顫, 頸動脈硬化, 做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

並且長期服用抗凝藥物, 大大增加了出血、血栓脫落等手術併發症的幾率, 輕者引起肢體癱瘓, 重者致命。 但經過充分評估, 認為劉伯接受手術的收益會大於風險, 充分溝通後, 家屬和劉伯本人都同意了手術。

“人體的椎管又細又長, 患者的腫瘤又不大, 因此手術要精確地定位病灶。 ”寧波介紹, 在術前、術中, 醫生用到了不同的定位方法, 先是手術前在CT引導下定位, 手術中再用到B超定位, “通過術中B超, 醫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腫瘤的輪廓。 如果用射擊來比喻, 這次手術對腫瘤的定位是‘十環’, 只需要切掉相關的兩個椎體, 避免了為了尋找腫瘤而損傷更多的椎體。 ”

醫生在手術中發現, 劉伯椎管內的這個腫瘤質地堅韌, 淡紅色,

1.5×1.0×1.0釐米大, 外觀仿佛一個鮮嫩的小草莓, 最終醫生用了兩個小時將其切除。

切除下的腫瘤組織被送到病理科檢驗, 結果發現是極為罕見的椎管內毛細血管瘤, 國內外文獻只有個案報導, 在廣東省內只有20年前報導過一例。 “患者的這個毛細血管瘤估計是先天形成的, 70年來一直相安無事, 隨著年齡增長、血流動力學改變等才出現了症狀。 ”梁一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