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三歲前的寶寶如何教會禮貌?

一個沒有禮貌、舉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 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協作。 在生活中也不易獲得友誼和自信, 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 要想使孩子成長為有所作為的人, 父母應就讓孩子從小懂禮貌, 講友誼。

讓孩子懂禮貌, 最早便是讓孩子學會同人“打招呼”。 問候語雖然都很簡單, 但要讓孩子養成習慣並主動說出, 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如果孩子主動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語, 做父母的要及時給予表揚, 讓他知道懂禮貌的孩子是人人喜愛的。

在日常生活中, 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長輩尤其是老年人。 這點當父母的要以身作則。 如果當父母的對長輩就不尊敬, 不孝順, 孩子就不可能學會尊敬老人。

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時, 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嘩, 不要狠抓主人遞過來的糖果, 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處。 在做客處一定不可去拉別人家的抽屜或翻別人的櫃子,

也不要到主人家的臥室特別是床上打打鬧鬧。

在公共場合, 要守秩序, 說話文明, 乘公共汽車時, 如果有人起來讓座, 一定要讓孩子說謝謝。 如果當你們下車時, 讓座者仍然站著, 就要打聲招呼請那人回坐。 有些年輕的父母, 抱孩子上車後, 見到有人讓座, 吭都不吭一聲就坐下, 這給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車後, 就應該有人站起來, 如果沒有人站起來, 就會又哭又叫。

在公共場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聲喧嘩, 養成平靜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見的習慣。 有禮貌, 表現在遵守各種社會公德, 當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對他人的態度和所做所為, 常常影響孩子以後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舉止。 此外,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也會影響孩子日後的為人。 比如, 父母粗魯, 孩子就往往不會文靜, 父母不尊重孩子, 孩子也往往不會尊重他人。

為了孩子今後的幸福, 教育孩子成為有教養、有禮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 記住這要在3歲前就開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