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牙齒吞到肚子裡怎麼辦

生活當中, 其實我們很少會遇到把牙齒吞到肚子的情況。 但是對於一些正處於換牙期的兒童來說, 如果不注意的話, 還是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那麼, 牙齒吞到肚子裡怎麼辦呢?其實大家並不需要擔心, 這種情況並沒有任何的危害, 肚子裡面的牙齒, 其實會隨著我們排泄排出體外的。

牙齒是一種在很多動物上存在的結構, 人類、兩栖類、爬行類、鳥類和高等哺乳動物咀嚼食物的器官。 牙齒是人類身體最堅硬的器官。 一般而言, 牙齒呈白色(正常人略帶微黃色), 質地堅硬。 牙齒的各種形狀適用於多種用途, 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牙齒是動物天生的自衛武器。 人類語言發音與口中前排上下的牙齒(門牙)密切相關, 古漢族標準語稱為“雅言”。 牙齒的整潔, 甚至關係到社交活動和地位。

人體最硬的器官, 除擔負切咬、咀嚼等功能外, 還起保持面部外形和輔助發音等作用。

牙齒可分為切牙(門牙)、尖牙(犬牙)、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臼齒)4種。 每個牙齒均由露在牙槽骨外的牙冠和長在牙槽骨內的牙根, 以及牙冠、牙根之間的牙頸組成。 牙齒的主要構成物質為牙質(牙本質), 外麵包有牙釉質(在牙冠部分)和牙骨質(在牙根部分)。 牙骨質外還有由纖維組成的牙周膜, 把牙齒固定在牙槽中。 牙的中央有牙髓腔, 內充滿牙髓, 並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 人一生要萌出兩次牙齒。 第1次萌出的叫乳牙, 上下頜左右側各5個, 共20個, 由出生後6個月開始至3歲左右長全。 6~7歲時乳牙開始脫落。 第2次萌出的叫恒牙, 上下頜左右側各8個, 共32個。 6~7歲時萌出第1磨牙, 並開始更換乳牙;至13~14歲乳牙全部換完。

牙齒是由牙釉質、牙本質及牙骨質三部分組成。 齒冠外層為牙釉質。 內部牙本質是牙齒的的基本部分, 齒齦內表層為少量牙骨質, 或與牙本質一齊統稱為牙質。 牙齒生成似骨, 但很少吸收, 然而牙齒的無機離子仍可與周圍的體液發生交換, 甚至能改變牙的性質。

各部分基本組織似骨, 無機鹽皆以羥磷灰石結晶為基本結構, 牙釉質中的無機鹽多而密, 最堅硬, 有保護作用, 水和有機物皆極少。 牙釉質及牙本質均不含細胞及血管;但成牙本質細胞之突起可伸入到牙本質內部小管中;

組成中含水量雖較牙釉質多, 但較骨少,

有機物主要為膠原纖維。 牙骨質組成與骨完全相同, 含有機物約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