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麻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Má Huā

【別名】麻勃、烏麻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nabis sativa L.

採收和儲藏:5-6月花期時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 高l-3m。 莖直立, 表面有縱溝, 密被短柔毛, 皮層富纖維, 基部木質化。 掌狀葉互生或下部對生, 全裂, 裂片3-11枚, 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 兩端漸尖, 邊緣具粗鋸齒, 上面深綠色, 有粗毛, 下面密被灰白色氈毛;葉柄長4-15cm, 被短綿毛;托葉小, 離生, 披針形。 花單性, 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疏散的圓錐花序, 頂生或腋生;雄花具花被片5, 雄蕊5, 花絲細長, 花藥大;雌花簇生於葉腋,

綠黃色, 每朵花外面有一卵形苞片, 花被小膜質, 雌蕊1;于房圓球形, 花柱呈二歧。 瘦果卵圓形, 長4-5mm, 質硬, 灰褐色, 有細網狀紋, 為宿存的黃褐色苞片所包裹。 花期 5- 6月, 果期 7一 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也有半野生。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

【性味】苦;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生髮。 主風病肢體麻木;遍身瘙癢;婦女經閉

【注意】

1.《吳普本草》:畏牡蠣。

2.《藥性論》:蟲為使。

【附方】①治風病麻木:麻花四兩,草烏一兩,炒存性,為未,煉蜜調成膏,每服三分,白湯調下。 (《綱目》)②治瘰鬁:麻花、艾各等分,合搗作炷,灸鬁子一百壯。 (《千金方》)

【各家論述】

1.《藥性論》:治遍身苦癢,逐諸風惡血,主女人經候不通。

2.《綱目》:治健忘及金瘡內漏。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