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人睡得多不等於睡得好

6大主因“偷”走老人睡眠

要想改善老年人睡眠, 首先要瞭解易導致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原因。 一般說來, “偷”走老年人睡眠的兇手主要有以下幾個:

1.老年人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退行性變, 導致睡眠週期節律功能受到影響。 老年人睡眠障礙多表現為夜間多覺醒、睡眠表淺、醒後難以再入眠、夜間睡眠時間縮短等, 這些症狀是腦功能衰退的表現。

2.老年人是各種軀體疾病的易感人群。 多數軀體疾病都能不同程度地導致失眠障礙, 如冠心病、軀體疼痛、夜間尿頻等。

3.

4.老年期易受精神因素的影響。

一方面, 各種環境變化較中青年時期明顯增多, 如退休、喪偶、失去親友、患病、無人照料等事件越來越多;另一方面, 由於體力、精力下降, 有些身體與精神因素的作用容易被強化, 由此造成老年人多發孤獨感、焦慮及抑鬱表現。 有關研究表明, 老年人由於心理、精神因素而發生的失眠高於因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導致的失眠。

5.老年期激素分泌水準發生較大的變化, 褪黑素和生長激素分泌下降導致體內激素水準失衡, 引發相應的睡眠障礙, 如各期的睡眠減少。

6.老年人對環境變化較為敏感, 如光線、噪音等。 老年人遇到時差變化時, 也比中青年人更容易失眠。

小貼士:老人安睡錦囊

1.適當鍛煉:有研究顯示, 每週進行四次30~40分鐘的耐力訓練,

如快速行走、健身操練習、打太極拳等, 可以明顯改善老年人的睡眠品質。

2.曬太陽:白天適當曬太陽可以治療年齡相關性睡眠障礙。 建議老年人每天要定時暴露于陽光下2小時, 如每天早上10時左右、下午3~4時外出活動。 如果不便外出, 白天也要保證室內光線充足, 這對治療晚上入睡困難、清晨起得過早比較有效。

3.溫水泡腳:老年人臨睡前可用溫熱水洗腳10~20分鐘, 雙腳浸泡在溫熱水裡會使腿部血管慢慢擴張, 促進末梢血液迴圈, 有助於大腦的抑制擴散, 起到催眠作用。

4.老年人晚飯不要吃得太飽, 晚飯後不再進食刺激性食物, 如咖啡、酒、茶等, 不要喝太多水。 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動, 不要過度興奮。 不要在床上讀書看報、看電視或者聽收音機。

上床20分鐘後仍睡不著, 起來做些單調無味的事情, 待有睡意時再上床, 睡不著時不要經常看鐘。 無論前晚何時入睡, 早晨都應按時起床。

5.食療:可以用以下食療幫助老年人睡眠:1.桂圓肉30克, 西洋參6克, 白糖少許, 加水煲, 適用於心悸、氣短、健忘者的失眠症。 2.蓮子、百合各30克, 豬瘦肉200克, 加水煲, 適用於體質較弱者的失眠。 3.當歸15克, 枸杞子12克, 羊肉100克, 加水煲, 適用於血虛失眠, 特別是女性血虛者。

如果怎麼都睡不好, 甚至連續失眠, 不能任由其發展, 情況嚴重的需要積極治療。 對於老年人睡眠障礙的治療, 目的在於不干擾正常睡眠和提高日間工作及生活品質。 首先應明確導致睡眠障礙的原因, 是軀體性、精神性、社會心理性還是藥物因素,

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俗話說:“前三十年睡不醒, 後三十年睡不著”, 老年人是失眠的易患和高發群體, 資料顯示:在65歲以上人群中, 有35%~50%的人經常受到睡眠障礙的困擾, 這也成了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每年夏季的高溫天, 老人的睡眠更易受到干擾。

然而有些老人為怕睡得不夠影響健康, 反而走向另一個極端——戀床, 總睡眠時間很長, 但實際卻休息不好。 專家表示, 60~70歲年齡者每天的睡眠時間以6~7小時為宜, 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一般不宜超過6小時。

警惕老人睡眠的兩個誤區

1.年老了自然睡得少

人們通常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對睡眠的需求就會逐漸減少,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彭康說, 老年人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變化, 睡眠週期節律功能下降。 睡眠節律的改變, 導致連續睡眠的時間比年輕人少。 但是, 老年人連續睡眠即“大睡”的時間少, 但一天內可以有幾次小睡。 如果將其總睡眠時間累計, 結果與年輕人的總睡眠時間相近。 因此, 不要誤認為老年人睡不著、睡眠顯著減少是正常的, 如果經常難以入睡或睡得很少, 需要就醫尋求説明。

2.睡得多才是睡得好

老年人睡眠不足影響健康, 但有些老人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分戀床, 睡眠時間過長, 同樣也是不可取的。 生理學家認為, 60~70歲年齡者每天的睡眠時間以6~7小時為宜, 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每天的睡眠時間一般不宜超過6小時。

如果睡眠時間過長,

反而使體能下降越多, 進而加速身心衰老。 研究調查表明, 每天總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老年人, 不僅不會精力充沛, 反而情緒低落、動作笨拙、出現反常心理, 且可能愈睡愈懶。 “有時睡得多反而休息不好, 建議老人可以採取散步、聊天、遊玩等較為積極的方式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