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四種中成藥具有美容效果

下面的四種中成藥都有著很長的歷史, 被多個朝代的中醫臨床檢驗過了, 它們用在保健美容上, 可以將說明書上的每天兩次或者三次,

變成每天一次, 劑量上相當於治療劑量的三分之一。 四種中成藥都是補脾的, 而脾虛是氣色不好、皮膚憔悴、身體變形的內在原因。

1.補中益氣丸

針對的是容易疲勞, 總覺得有氣無力的人。 身材可能是消瘦的, 面色也發黃或者偏白, 這種人適合把補中益氣丸當保健藥吃。 補中益氣丸每天吃一次, 可以堅持吃到症狀改善。

2.參苓白術丸

能通過補脾而利消腫。 如果年過四十, 總是面部有些水腫, 喝了水就要小便, 而且總是覺得不解渴的人, 可以用這個藥試試。 參苓白術丸中有可以健脾的, 還有可以利水的成分, 因為藥性很平和, 脾虛的人可以長期吃, 至少保持每天一次的量。

3.五苓散

五苓散也是針對脾虛引起的水腫,

針對的人火力更弱一點兒, 這種人不僅不愛喝水, 尤其不敢喝冷水。 五苓散可以用“補中益氣丸”配合“參苓白術丸”替代, 借前者的溫補之力增加後者的利水效果, 每天服用一到兩次, 到症狀減輕就可以酌減或者停用了。

4.人參歸脾丸

也是針對脾虛的人, 主要表現在失眠。 他們多是腦力勞動者, 除了失眠, 也會有消化能力弱、容易疲勞等症狀。 人參歸脾丸不是安眠藥, 它是通過補血來安神, 改變失眠狀態。 這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 所以, 不要等到晚上睡覺前吃, 可以每日吃三次, 如果情況不嚴重, 可以吃治療量的一半, 堅持吃到睡眠情況改善。

注意:不要盲目使用中成藥美容養顏

專家指出, 養顏類藥品特別是含有大黃、芒硝等配方的中成藥, 消費者切不可無病買來保健美容, 否則可能損害身體健康, 起到相反的作用。

據醫務界人士介紹, 近年醫院在一些胃腸不適的就醫人群中, 發現了因長期服用養顏類中成藥而導致了藥物性腸炎的病人。 這些養顏類中藥大都含有大黃等主要配方,

而大黃性味苦寒, 久服損傷脾胃, 還可引發黑腸病、腎結石、膀胱結石等病症。

國外對大黃的使用要求很嚴格。 德國聯邦藥物和醫療用品研究所規定, 含大黃屬(大黃根)等植物藥的生藥、生藥配製品及提取物, 只能短期用於便秘, 而不能用來助消化、淨血、減輕體重等, 連續服用不得超過1至2周。 而有些企業為了牟利, 一般未標注不良反應或毒副作用。 有些中成藥產品甚至在沒有任何實驗資料的基礎上, 大膽地在包裝上打上“常服有益健康”的字樣。

醫生提醒市民, 不可迷信中藥養顏的說法。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中藥也不能像食品一樣長期服用。 美容養顏的最好辦法是健康的心態、合理的飲食和適量的鍛煉, 切不可輕信有什麼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