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擺脫說明書 辯證選擇中成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也越走越寬, 不僅中醫會應用現代醫學的檢測與治療手段, 西醫也會給患者開一些中成藥, 但是有時中成藥卻沒起什麼作用,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 這跟用藥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病名相同, 辨證不同, 用藥不同;症狀不同, 辨證一致, 用藥相同。 因此, 用藥前一定要請醫生辨證, 切不可自行用藥。

錯誤一
治療範圍被說明書所局限
臨床情景再現一:醫生給患有盆腔炎的病人開了知柏地黃丸, 可病人看到知柏地黃丸的說明書裡沒有提該藥可以治療盆腔炎, 便要求醫生換藥。


正解:知柏地黃丸是一種滋補肝腎、養陰清熱的中成藥, 用於治療陰虛內熱引起的潮熱盜汗、耳鳴遺精、口乾咽燥等症狀。 從其說明書中, 找不到任何可以治療盆腔炎的字眼, 但在臨床上, 對於因肝腎不足、虛熱內擾、氣血失和而致的女性腰腹酸墜不適的病症, 知柏地黃丸確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而這類病人經西醫檢查往往診斷為盆腔炎。
臨床情景再現二:經常有婦科病人在拿了醫生開的五子衍宗丸後, 返回來詢問為什麼給她吃治療男性病的藥。 因為其說明書上寫著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疼痛、陽痿早洩、尿後餘瀝等病症, 明顯是男性用藥。
正解:患者只注意了後面症狀的描述, 而忽略了“肝腎陰虛”這四個字的含義。
不同的病症只要它的辨證相同, 就可以使用一種藥物治療。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道理。 藥品說明書是有一定局限的, 一定要靈活運用, 用藥時最好請醫生予以指導。

錯誤二
根據西醫的診斷使用中成藥
臨床情景再現一:
病人翻開目前治療盆腔炎、附件炎等病的常用中成藥的說明書, 發現說明書中往往有“用於盆腔炎、附件炎引起的帶下多、腰腹痛”等字樣, 作用多是清熱利濕、涼血消腫, 看到這些藥物治療的是婦科炎症, 與自己的診斷相符, 便毫不猶豫地服用。
臨床情景再現二:
某些醫生由於受現代醫學思維模式的影響, 對於已診斷炎症的患者, 容易產生片面的認識, 把這些所謂的“炎症”統統歸為濕熱下注、氣血淤滯,
處方自然都是些清熱利濕、行氣活血的藥物。
正解:實際上, 中醫原本是沒有盆腔炎、附件炎的診斷和概念的, 由於與現代醫學的廣泛結合, 越來越多的疾病名稱趨於統一。 這雖然有利於中醫中藥走向世界, 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視。 如果完全用傳統中醫對這些患者進行診斷, 應歸於“帶下症”、“婦人腹痛”、“腰痛”等等範疇。 但重要的是診斷之後的辨證施治, 這才是中醫的特色和精髓。 相同的疾病存在不同的辨證, 應用的藥物自然會有差異。 女性患盆腔炎出現的腰腹疼痛, 中醫診斷可能是濕熱下注、氣血失和引起, 也可能是寒濕阻滯、脈絡不暢導致, 更可能是腎虛失養、沖任不充而成。 其辨證或熱或寒,
或實或虛, 相差甚遠。 如果不遵照中醫的辨證論治, 單純憑西醫的診斷服用中成藥, 怎麼可能個個見效呢?
專家提醒 用藥前應先辨證
相同的病名, 如果辨證不同, 那治療的藥物肯定會有區別;反之, 雖然症狀千差萬別, 但只要辨證一致, 就完全可以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這正是中醫辨證施治的特色所在, 既具有個性化的治療, 又在多樣性中體現了統一性。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 很多病人在醫院檢查診斷以後, 往往是自己到藥店購藥。 這其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 疾病的名稱和藥物的說明書並不能成為購藥的唯一依據, 尤其是中成藥。 在不清楚辨證類型的情況下服用中成藥, 有可能導致藥物的不合理應用。 這需要引起廣大患者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否則藥品和經濟上的浪費不說, 還可能延誤患者的治療, 甚至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