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婦科疾病兒童心理質詢
問題 【順產】 【歸檔】 15年11月27日

兒童心理質詢

問題描述 病情描述(主要症狀、發病時間):近5歲男童,順產,獨子,身體、智力等發育都很健康。感情也很豐富。但是:(1)天生膽小(從小就帶他去有小朋友的公共場合鍛煉),敏感;(2)怕困難;(3)對人不友善;(4)不合群,與小朋友交流玩的少,與成人交流溝通積極;(5)依念母親(不能說離開媽媽。只要媽媽在,無論在家還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都粘著媽媽,寸步不離,上洗手間也是。從出生後一直未與媽媽分開過,產假一年更是天天在一起。父母也一直很關愛他。他對和母親分開的問題,極敏感。最早發現這個問題是在1歲左右時給他講“青蛙找媽媽”故事,其中有青蛙和媽媽短暫分開的情節,當時就淚流滿面,很悲傷…….。以後的時間裡,我們試圖用各種方法化解,收效甚微。);(6)陌生環境拘謹;(7)注意力難集中,做事無耐心,凡事無興趣;(8)多動(在家每分鐘手腳嘴都在動,但在幼稚園基本沒有此現象);(9)設置對立面,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團體中,總要找一個反對的物件,例如,我們家和他叔叔家在一起時,無任何原因的就把他的堂姐作為對立面;(10)自虐現象(極少數情況下),如,有時犯錯罰站,問他如認錯,可不罰站,他不認錯,寧願多站…..。
網友回答
2015年11月27日 12:15

兒童心理質詢兒童心理諮詢的服務內容主要是對普通兒童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和特殊兒童群體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兩個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認知教育,幫助患兒找出並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以自信和樂觀的態度迎接未來。 兒童心理諮詢服務物件有兩類,一是直接對象,主要是正常兒童和有各種心理問題的兒童;二是間接對象,主要是孩子的家長、老師、同學、朋友及其他關心和從事兒童工作的機構和人員。 兒童心理諮詢是研究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的特點,及其規律的發展心理學分支。兒童心理諮詢在兒童教育、兒童醫療衛生、兒童文藝、兒童廣播電視等社會實踐領域中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2015年11月27日 12:15

兒童心理質詢 1、心理素質教育:專業培養兒童自信心、情商、情緒管理、抗挫折能力、團隊合作、社交人際、溝通表達、意志力、自控能力、注意力、感恩等品質,全方位提高兒童的心理素質。 2、心理康復教育:為自閉症、多動症、阿斯伯格綜合症等兒童提供心理康復訓練,言語、認知、行為矯治訓練。 3、心理諮詢輔導:各種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諮詢和輔導,親子關係和家庭教育心理諮詢等。全面解決孩子膽小、不自信、怕挫折,自控能力差、情緒易怒,太自我、人際交往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做事磨蹭、拖遝,兒童行為偏差等問題。 4、心理學專業培訓:為幼稚園、幼教及兒童培訓機構提供員工心理學培訓,提高從業老師的心理學素養,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以提高教學品質。 5、親子心理講座: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為企事業單位員工提供高品質的親子講座及兒童心理講座,從實際出發,指導家長如何照顧孩子、教育孩子。 6、家庭教育諮詢、培訓:以心理學為基礎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導家長掌握科學合理的育兒理念和方法,釋放孩子天性,改善親子關係,促進家庭和諧幸福。

2015年11月27日 12:15

兒童心理質詢 兒童存在以下這些心理疾病,最好尋求心理諮詢,以便及早康復。 口吃,是指說話時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障礙。約有半數口吃兒童在5歲前發生。 吮吸手指,在嬰兒時期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到2—3歲以後,這種現象明顯減少。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失。如不消失,則為一種不良的行為偏差。 咬指甲,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不良行為,男女兒童均可發生。程度輕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溝炎。這種兒童常伴隨睡眠不安、抽動。 屏氣發作,是指嬰幼兒在受到刺激哭鬧時,在過度換氣之後出現屏氣,呼吸暫停,口唇青紫,四肢強直,嚴重者可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短則0.5—1分鐘,長則2—3分鐘。多見於2歲以內小兒。 言語發育延遲,是指兒童口頭語言出現較同齡正常遲緩,發展也比正常兒童緩慢。一般認為18個月不會講單詞,30個月不會講短句者均屬於言語發育延遲。[1] 選擇性緘默症,是指已獲得語言能力的兒童,因精神因素的影響,在某些特定場合下,發生說話時言語中斷、或出現一種保持沉默不語的現象,如在學校裡不講話,但在家裡講話。多在3—5時起病。 睡行症,指在睡眠中突然睜眼,坐起凝視,下床走動。多半發生在睡後2小時以內,醒後不能回憶,見於任何年齡的兒童,多見於5—12歲兒童。 孤獨症,是一種以嚴重孤獨、缺乏情感反應、語言發育障礙、刻板重複動作和對環境奇特反應為特徵的疾病,多見於男孩,男女比例為4~5:1。

2015年11月27日 12:15

兒童心理質詢1、宣傳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知識;2、對優生優育優教和其他與提高兒童身心素質密切相關的各類問題提供有關諮詢服務。3、與兒童會談,給他們講解有關健康和疾病的知識,解決他們的無知和疑慮,使他們的不良情緒得以宣洩,增強他們自信心,並耐心教育、勸導患有各種心理問題的孩子。認真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提高他們對誘發事件的認知水準,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指導他們合理使用平衡因素,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使促進病理心理過程的轉化,使自己早日康復;4、對患兒家庭的其他成員和家庭的結構系統以及與家庭結構相關的其他方面進行指導和改造,為實施家庭計畫創造條件;4、與家長、老師一道對患兒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科學制定干預計畫;5、對家長和老師進行勸解、開導,使他們的不良認知得到糾正,不良教育方法得以改善,並指導家長和老師幫助處在生活應激事件或其他危機中的孩子;6、宣傳正常兒童心理衛生知識,指導家長和老師優化兒童發育環境,實施科學教育;8、與家長、老師密切配合認真實施對患兒的“干預計畫”,尤其是做好有心理問題孩子的家庭治療和個別心理治療;9、與家長、老師和患兒進行診斷性會談。瞭解患兒發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可能存在的誘發因素、環境和家庭支援情況以及患兒當前心理狀況等,並建議患兒進行必要的心理測驗和其他有關診斷性檢查,從而對兒童的一般心理問題和各種心理障礙做出心理診斷和鑒別診斷;

2015年11月27日 12:15

兒童心理質詢 小學三年級男生小林,是個可愛的男生,他數學和英語成績都能達到90多分,數學思維比較敏銳,英語成績也能保持95以上的優異成績。問題是,他的語文很糟糕,尤其是對寫漢字有恐懼感。 他在學校表現:上課搞小動作,不聽講,不做課堂作業,出操時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東張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午睡時,其他同學在休息,他就去打擾同學,或者塗畫黑板,造成班級扣分。他的班主任老師曾經多次請家長到學校,最近還驚動了校長請來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況:父親在外忙碌,較少在家,母親也有一間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儘量抽時間監督他學習。 家裡還有個弟弟,比較霸道,常對他大吼大叫。他的父母對他要求很嚴格,他爸爸媽媽常斥責他,他父親偶爾也打他。據觀察,他的父親是個脾氣比較爆的人。他現在在家裡寫作業,常常是要做到11點多甚至12點,主要是語文作業花時間,寫一個字休息30多秒,發呆或者說話。然後字體基本上是結構鬆散,筆劃錯亂。 案例分析 (一)從偏科和文字書寫結構鬆散、筆劃錯亂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原因1、從生理原因看,從腦科學的角度講,兒童的左右腦發育不均衡;左腦發育優於右腦,或者是兩腦不能協同活動(不能對所接受的感覺資訊進行合理加工)。因為左腦偏于對繼時性資訊的加工,而右腦偏於同時性資訊的加工。也就是說語文學習偏於右腦,數學學習偏于左腦。 2、從兒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許不喜歡語文老師,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過語文老師的傷害。致使孩子由不喜歡語文老師而導致討厭語文課。 (二)上課不能專心聽課和不遵守學校規則的原因1、從腦科學的角度講,很可能是由於大腦皮層額葉(前額)比同齡孩子發育緩慢,還不能監控自己的行為。因為額葉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關鍵部位。也可能是前面說到的,由於大腦對身體感覺資訊的統合出現障礙,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2、由於家長素質偏低,培養教育方法不當,造成孩子的養成教育不好,沒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行為習慣。 (三)孩子自卑和恐懼心理形成的原因 1、父母教育過於嚴厲,簡單粗暴。 2、住宿學校的管理過於嚴格,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或多或少要失去安全感。 3、同學對他的歧視:孩子經常挨打、受欺負,甚至是被人吐口水。在這樣的家庭和學校環境下成長,孩子的初期社會化過程受到嚴重不良因素的影響,致使孩子根本無法建立良好的自我意像。他肯定還有一些強迫行為,逐漸還有可能發展成強迫症。 孩子從六個月開始就有了朦朧的自我意識,就出現了鏡像自我,如你對她笑他就開心的笑,你對他怒他就會哭。所以從六個月開始他們就在“別人是怎麼看我的”心理鏡像伴隨下成長。別人的態度和語言評價就是他們自我評價的標準。進而逐漸形成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像或自我概念。 如果孩子所獲得的多數是負面的態度和評價,就自然會漸漸失去自信和自尊。更容易出現“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和行為。學前和小學低年級階段又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階段。所以說兒童時期的社會化過程非常重要,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