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秋季腹瀉症狀

秋季腹瀉症狀

問題描述 我在秋天特別容易拉肚子,請問秋季腹瀉症狀有什麼啊?為什麼?我的飲食已經很是注意了,這個是什麼原因啊?應該怎麼辦?
網友回答
2016年07月15日 12:32

輪狀病毒腸炎的病因 輪狀病毒腸炎的起因是由於粘膜細胞損傷導致細胞對液體和電解質控制能力喪失,腸道分泌與吸收功能失衡而形成腹瀉。雙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類消化不完全而積滯在腸腔內,並被細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鏈有機酸,使腸液的滲透壓增加而發生滲透性腹瀉,進一步造成水和電解質的喪失,大量的吐、瀉丟失水電解質,導致脫水、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引起腹瀉。 現認為RV非結構蛋白4(NSP4)是一種細胞內受體,可能在病毒裝配中起作用。純化的NSP4可致6~10天的幼鼠腹瀉,NSP4也可能是一種病毒腸毒素,刺激腸道分泌增加,而不引起組織學上的改變,因此提出RV致病模式:RV有症狀感染需要兩個受體,一個受體與病毒顆粒結合導致病毒進入細胞與基因表達,為感染所必需;另一個為NSP4特異性受體,導致腹瀉發生。 由於RNA基因組常發生點突變,故重複感染多見。病變主要見於十二指腸和空腸,僅少數可累及胃、回腸和結腸。RV腸炎病變只限於粘膜層,故糞便中僅有少量白細胞,本病有自限性,多數患者在1—3天內好轉。

2016年07月15日 12:32

輪狀病毒腸炎的症狀 潛伏期為1~3天。起病急,典型表現為早期有短時輕度上呼吸道症狀,一般無明顯中毒症狀。患兒在病初即發生嘔吐,一般嘔吐出現後2~3小時發生腹瀉。大便次數增多,多數每日在10次以內,亦可達數十次,量多,黃或淡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有酸味,無腥臭味。常出現脫水和酸中毒症狀。本病為自限性疾病,數日後嘔吐漸停,腹瀉減輕。病程約3~8天,少數可達2周。大便鏡檢偶有少量白細胞。感染後1~3天,最長可達6天,糞便中有大量病毒排出。血清抗體一般在感染後3周上升。

2016年07月15日 12:32

輪狀病毒腸炎的檢查 1、常規檢查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多數正常,少數略為增多,細胞分類中可有淋巴細胞增加。糞便檢查:外觀為黃色水樣稀便,無黏液膿血,鏡檢多無異常。 2、糞便中病毒、病毒抗原檢測電子顯微鏡檢測糞便中的病毒:電子顯微鏡通過典型形態的觀察作出特異性診斷,其陽性率可達90%。本法快速準確,但設備昂貴,操作要求高,故多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病毒特異性抗原的檢測:許多免疫學方法可用於檢測輪狀病毒特異性抗原。如酶免疫測定(EIA)、補體結合試驗(CF)、免疫螢光(IF)方法等。其中EIA法特異性、敏感性最高,且操作簡便。 3、糞便中病毒核酸的檢測可應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法、核酸雜交法及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其中核酸雜交法特異性較高,PCR法敏感性較高,多用於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 4、輪狀病毒的血清抗體檢測採用EIA等免疫學方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如發病急性期與恢復期雙份血清的抗體效價呈4倍增高,則具有診斷意義。

2016年07月15日 12:32

輪狀病毒腸炎的診斷 1.病史:本病多見於6~24個月的嬰幼兒,>4歲者少見,新生兒也可累及。男多於女。腹瀉,大便為黃稀便、水樣或蛋花湯樣,每天可達10餘次,伴或不伴發熱、嘔吐。 2.體征:有或無脫水征,腸鳴音活躍。 3.實驗室檢查:大便常規鏡檢正常,或見少許白細胞,無吞噬細胞;血常規白細胞正常或輕度升高;大便輪狀病毒檢測陽性可確診。 必需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C反應蛋白(CRP); (3)肝腎功能、血電解質; (4)大便輪狀病毒檢測。 (5)根據患兒病情可選擇:血氣分析、大便乳糖檢測等。

2016年07月15日 12:32

注意: 1.必須符合第一診斷。 2.當輪狀病毒腸炎患者沒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療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 藥物選擇: 1.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補液。 2.腸道菌群調節劑。 3.胃腸粘膜保護劑。 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腹瀉好轉。 2.無嘔吐,脫水糾正。 3.大便常規、電解質正常。